医院动态
驱散心灵的“阴霾” 灾后心理干预不能少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救援工作一直在继续

作者: 来源:应急办 发布时间:2016/10/13 14:11:31
        10月10日,鹿城区双屿街道中央涂村民房发生垮塌事故后,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救援队第一时间介入,对伤员、遇难者亲属、救援官兵进行心理评估、干预,进行辅导,减少灾害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
一、对逝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
应梦珍是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救援队的一名队员,但这一天对于她而言也许会是她职业生涯中难忘的一天。
当应梦珍和救援队的队友们到达殡仪馆时,那里早已哭声一片,现场悲伤的氛围笼罩着所有人。好几位逝者亲属情绪几近崩溃,嚎啕大哭,捶胸顿足,哭到失声。
心理救援队的队员静静地走到这些亲属的身旁,轻轻的拥着她们,陪伴着他们,有些亲属已经哭到无力,整个人就靠在队员的身上,以获得一份支持的力量。
在哭泣的人群中,有一名十来岁的小姑娘满脸悲伤惶恐,张着大眼睛怯生生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小女孩子没有哭,就呆呆的看着。
应梦珍注意到她,走过去拥住她,轻轻和她说话。小女孩紧紧地回抱住应梦珍。应梦珍就势坐到凳子上,紧紧把她抱在怀里。小女孩虽然穿着大衣,但小手冰凉凉的,小小的身体一直在颤抖。应梦珍低头努力把她环抱得更紧,用自己的体温给她带去一些温暖。经过了解,得知小女孩是刚刚跟随奶奶、阿姨从福建赶来温州的,她的妈妈在这次民房垮塌中不幸去世了。
应梦珍从小女孩撇嘴、回避等反应中判断孩子还处于否认妈妈去世的状态中,无法接受妈妈去世的事实。应梦珍一直抱着小女孩。过了一会儿,小女孩终于慢慢地开口跟应梦珍说:“阿姨,奶奶她们说我妈妈很恐怖,很可怕,说她都是血,我很怕,我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我还在上学就被奶奶叫过来。阿姨,我想妈妈,我想见妈妈,可我又很害怕。”
妈妈的突然离世,对小女孩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大人可以通过哭泣等方式来宣泄悲痛的情绪,而对于这么小的孩子,突然面对亲人的离世,不懂如何表达内心的悲伤、恐惧,而又极度的没有安全感,因此,后期的心理干预就尤为重要。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将由专人一对一的对小女孩进行心理辅导,持续予以关注,陪伴她度过人生中艰难的一关。
二、为救援官兵进行心理抚慰
由于救援官兵们身处一线现场,一向坚强的官兵情绪还是受到了冲击。20余名官兵出现情绪反应,有些不由自主地出现无法入睡、害怕恐惧等反应。为避免现场救援场景对他们的睡眠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武警部队领导主动联系并邀请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救援队前往驻地开展心理干预。
10月11日下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迅速派出3名医生、6名心理咨询师赶赴武警支队对救援官兵进行心理评估、疏导和干预。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救援队将参与救援的官兵分为3个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心理专家对官兵进行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干预过程中,武警官兵讲述了他们接到任务后到达救援现场的场景、搬运尸体的过程和现场维持秩序等情况。救援结束后,个别官兵回到支队已是凌晨,但出现无法入眠,总是会想起看到和碰触到的尸体;把所有穿着的衣服换下,不断清洗再三确认干净后才放心。
在进行团体心理干预过程中,心理救援队的成员引导官兵疏导自己的情绪,解答各种疑惑,讲述个体的心理调节经验。大部分官兵经过团体心理干预情绪得到抒发,对冲击性事件过后的正常情绪反应得以认识,情绪逐渐恢复稳定。
对5名需进一步干预的士兵,心理专家还与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度交谈。这5名士兵讲述了自己的情况和感受。对此,心理救援队员对他们做了心理支持和疏导,将持续跟进,提供后续的心理咨询服务。
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官兵们积极参与心理辅导的各个环节,同时,他们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对自己工作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