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康复故事】“一个西瓜”背后的故事

作者:林晓 来源:七病区 发布时间:2017/7/7 11:05:23
7月6日上午10:35分,在临床心理科护士站内站着一位出院患者的妈妈,她抱着一个西瓜,满头大汗、满脸感激地对着科医务人员说:“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家小苗(化名)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让他从童年的阴霾中走出来,恢复这般年纪该有的活力。” 说话间,这位母亲将自家种的西瓜塞到了医护人员的手中。
小苗今年14岁,家住在永嘉偏远山区,这一天由母亲带他前来复诊,于是有了这样的对话场景。“这个是西瓜出自永嘉山区,绝对没有喷洒任何农药,你们尽管放心吃。”朴实的母亲这样说着,令医护人员颇为感动。因为大家都知道她家住在偏远山区,乘坐公交车需要辗转换乘三次才能将西瓜拎到此处。医护人员看着她黝黑的皮肤,收下了这份“暖暖的心意”。
事出有因。今年4月24日,小苗在母亲陪同下入住临床心理科,刚入院时的他,情绪低落,接触被动,问话时躲在其妈妈的身后不理会医务人员,经常伴有自责自罪言语。医生经过系列检查,得知因一个月前其父亲自杀,诱发小苗“抑郁发作”,诊断建议予以抗抑郁治疗。
经过20余天的住院治疗,疗效未达到小苗母亲的预期。小苗母亲开始质疑医院的治疗方案,对待医务人员态度十分不友好。但是临床心理科的医务人员对小苗母亲耐心解释,并坚持进行治疗和护理,还特请丁万涛教授会诊,在细心的检查与激烈的探讨后,考虑小苗为“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发作”,主管医生吴医生适当调整治疗方案。科室的护士对她的护理也更加用心,在给予满足其日常所需之外,每天晨间护理时积极鼓励其讲述自己的心理话语,解决其困扰。责任护士周雪绸还从家里带来了她儿子曾看过的漫画书籍及各种棋类,每天会抽出一段时间与他交谈,谈论的话题是他在学校里难忘的人和在学校里快乐的事。主管医生吴医生在工作之余教他玩电子游戏……
一个月的治疗收获了效果,在临床心理科的病房里终于出现了一位阳光且充满活力的少年,他见人就打招呼,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脸。虽然期间小苗有时仍会有情绪低落的表现,不过相较与来院时的表现,他会主动找医护人员聊自己的心事,医护人员给予相应的开导。逐渐的,小苗情绪稳定下来,恢复成往日的模样。
小苗的母亲看到自己孩子脸上久违的笑容,十分感激医护人员当初的坚持与负责。得到患者和患者家属的肯定,是医护人员最大的成功和快乐。用真诚的微笑明媚他们,用亲切的话语温暖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帮助他们,用娴熟的技能服务他们——这是七医医护人员秉持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