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举行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迎来了一位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大咖——曹日芳。
曹日芳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与心理卫生专委会常委、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精神康复专委会委员;从事精神医学、心理咨询工作20余年,曾参加台风、4.28胶济铁路交通事故、5.12汶川大地震等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和参与学术科研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业编著或教材6本,曾获杭州市科技进步奖以及卫生部、省市多项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曹日芳的到来,让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的学员们兴奋不已,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最忌纸上谈兵,实战是王道。学员们都非常期待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曹日芳能带来独一无二的分享。曹日芳说:“在现实中,心理危机干预最重要的是管理、组织而不是某一项技术,事实上,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技术都可以用,只要合适、匹配、有效。反而管理与组织才是重中之重,决定心理危机干预是不是有序的、有效的。”
曹日芳分享了自己在汶川的经历,汶川地震后,全国各地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涌向汶川,当时缺乏统一的管理,常常出现重复干预,真是有“防火防盗防干预”的意思。当然,后来的管理与组织上来了,心理危机干预还是起了很大作用。在汶川地震之前,心理危机干预并没有被重视,这以后国家对这个开始重视起来,后面发生的危机事件中,都会有心理危机干预救援队的身影。
“干预是前提,灵活是灵魂,手段是多样”曹日芳一再提醒,还举了个例子:在汶川地震的时候,有位记者全程跟着他们团队,耳濡目染也学会了一些,在一次案例时,他的认真倾听换来了灾民的感激之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非指导的倾听、充分的情感支持”是良好的心理危机干预的开始和基础。曹日芳重点分享了危机干预六步法、心理急救、稳定化技术、晤谈技术(CISD等技术。
课程后面,应大家的要求,曹日芳现场模拟了一次团体辅导,部分学员扮演了各种的角色,曹日芳按照事实期、感受期等分别询问了扮演的角色,在演练中进一步加深对技术的理解。
当灾害发生时,人们的认识还局限于造成的身体与财产的损失,而对其能造成的心理层面上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几年,人们越来越发现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而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还在起步阶段。我院心理危机干预救援队做为浙南的心理应急基地,承担浙南地区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任重道远,而这种不断的技能的提升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