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开学第一天,孩子们又重新返回校园,有人欢乐有人愁。记者昨日从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到,每年9月前后,是学生咨询的高峰期,不少孩子因返校产生焦虑、无助、不适应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部分严重的还需要住院治疗。
在心理咨询师看来,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直接,也很重要。良好的教育方式,可以带给孩子好的情绪,从而大大降低发生心理问题的几率。
不适应寄宿制
女孩屡屡逃课
去年9月下旬,在市七医心理咨询中心,发生的一幕让心理治疗师金碧君印象深刻:一名花季少女,冲着一旁的父亲撕心裂肺地吼着:“我不要去上学!再逼我,我就去死好了!”说完,女孩嚎啕大哭。那一刻,父亲的脸上,满是无奈。他请求医生,帮一帮他的女儿。
治疗师得知,女孩小彤(化名)进入高二后,刚开学一周就逃课回家,父母多次逼着她返校,每一次被送到学校后,她又逃回家,反反复复,已有数十次。偶然一次在当地医院检查,医生提示,孩子有轻微的抑郁症。这下,小彤的父母慌了,赶紧带着孩子来治疗。
在咨询间里,面对治疗师,一开始,小彤常常控制不住情绪,总会嚎啕大哭。治疗师首先安抚她的情绪,通过一次次治疗,不断打开她的内心世界。
渐渐建立起的信任,也让小彤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治疗师。她说:“我讨厌住校,我不喜欢我的同学。”
刚进入高一,从走读制变成了寄宿制,小彤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在学校里暴露无遗,也导致与室友关系变得紧张。高一下学期,小彤变得严重焦虑,注意力也无法集中,她常常分不清自己生活在梦境里还是现实中,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在嘲笑她。她开始逃课,每一次,都逃回家。可是,父母并不了解她的内心,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变坏了,试图通过打骂纠正错误。
矛盾就在高二开学的时候彻底爆发。
考试总要争第一
学霸患上强迫症
在重点高中就读的小雨(化名),从小就是父母口中的“乖乖女”,也是邻居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小雨常常考试得第一,周末也不爱玩,都在家埋头读书,优异的学习成绩让父母感到骄傲。
小雨的父母怎么也想不到,进入重点高中刚读了几个月,这么优秀的女儿竟然不去上学了,还做出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举动。
在家里,只要有人坐过沙发,小雨就拿着布蘸着消毒水不停的擦,一擦擦上半小时,她才觉得沙发干净了;洗手时,她总是要洗上数十遍,不停地用洗手液在手上来回搓,搓破皮了也要继续;就连最简单的一个关门的动作,她都要反反复复关上好多遍,因为她觉得,门还没关好……
小雨的父母一次次请求她返回学校把课业完成,可是小雨怎么都不愿意回去了。
在市七医接受心理治疗期间,小雨告诉治疗师,从初中开始,为了保持第一,让父母高兴,她要不断地努力,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而进入高中以来,面对更多优秀同学,她觉得自己很累,再也努力不动了。
被高年级学生欺凌
男孩心理严重创伤
上初二的小明(化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上还有轻伤。他的父母从外地回来,抱着孩子充满愧疚。
小明的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小明就被寄养在亲戚家。进入初中后,小明在学校里遇到了校园欺凌,每天放学,都会被一群高年级生围着勒索,不给钱就打一顿。小明回家后不敢告诉亲戚,偶尔跟父母打电话时会说,我不想读书了。家里人都没在意。
半年里,小明每天都要把零花钱交给那群人,有时还会去亲戚家偷钱给他们。直到东窗事发,小明的父母赶回来,报了警,小明才脱离了勒索。可是,小明变得每天做噩梦,自言自语,再也不敢去上学了。
如今,小明在市七医接受住院治疗。他的父亲说,要结束在外面的生意,回来陪着孩子。等孩子好转了,就帮孩子转学。
孩子患上心理病
家庭教育有缺失
心理治疗师金碧君说,从以上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些父母在孩子爱的教育方面,是严重缺位的。“孩子逃学,父母不问缘由,一味逼着孩子回学校,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中国式传统的教育,往往是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立马就给孩子打上“变坏了”的标签,然后硬性纠正,从不问问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
据市七医心理咨询中心统计,在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是孩子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三个阶段,孩子的主要表现为逃课、厌学,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对新环境不适应。而中国式的教育,父母往往忽略孩子的内心变化,直到孩子累积了大量的情绪导致爆发。在每年8月份的门诊中,青少年心理问题占了20%,到了9月份,接诊量还会继续上升。
在专业的心理治疗师看来,如果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能够与孩子谈一谈,问一问原因,或者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那么一些严重的后果就可以避免。
爱的教育
最好从小培养
心理学上认为,孩子成年后在学校出现的各种不适应,主要是独立自主能力不足,抗挫折能力较弱,因为导致适应障碍问题。
专家建议,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尤其是从3岁开始,即从孩子具备独立自主的意识开始,就要分清界限:哪些事情是孩子可以自己做的,哪些事情是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去做。
对于孩子的每一次尝试,父母要学会赏识教育,成功要表扬,失败也要鼓励,而在孩子自主做事时出现的一些小毛病,专家建议,父母要学会适度忽略。
专家也表示,开学季孩子如果出现轻微的焦虑、紧张,都是正常现象,家长只需适度引导即可。重要的是家长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分关注或者强调孩子的焦虑情绪。家长表现得比孩子更焦虑,只会让孩子更加不安。大部分的孩子在开学几天后就能正常适应。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子,如果哭闹,家长就要先抱着他安抚他,承诺孩子,放学后自己会来接他,给予孩子一定的安全感,然后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