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关注自闭症|和大家一样正常长大 我的孩子为何突然不说话?

作者: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19/4/22 10:35:00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记者到,近年来,儿童自闭症得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社会对自闭症患者也越来越。为什么会造成自闭症?如何预防自闭症?又该怎么面对自闭症患者?今天,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专家对此展开解读。

关注自闭症|和大家一样正常长大 我的孩子为何突然不说话?

图片 视觉中国

“我的孩子跟大家都一样,却得了自闭症”

日前,温州市民孙女士带着孩子来到温州七医儿少心理科,向医生道出了自己长期来的疑惑与苦楚。

孙女士的孩子乐乐(化名)今年才5岁。小男孩长相可爱,大眼睛扑闪扑闪,咋一看像个洋娃娃,与别的孩子没什么不同。但是乐乐一进诊室,行为举止却很反常,拿起桌上的纸和笔乱涂乱画,也不理睬人。

“乐乐,你不能这么做。”孙女士一旁边劝阻,起先男孩头也不抬,嘴里嘟嘟囔囔,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突然,他大怒起来,上演了一出“大闹天宫”,一时间纸笔乱飞,哭声震天。最后,爸爸出场才制服了这位“齐天大圣”。

“这种情况很经常,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到医院一查才发现有可能是‘自闭’……”孙妈妈急着介绍起情况。原来,孩子在幼儿园里就喜欢到处跑来跑去,不听老师的话,由着性子,不高兴就会躺在地上哭闹。而且孩子人际交往很差,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陌生人和他说话不理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较差。但是,孩子有一方面却很强,就是认知能力,能充分辨别颜色及数字等,尤其对数字特别敏感,喜欢数数,别人打搅还会发脾气。

医生随即给男孩做了各项检查,发现男孩存在社交缺陷,对语言理解能力差,及刻板动作(模仿说话、数数等),但是智力在正常范围内,最终确诊男孩患有“自闭症”。

关注自闭症|和大家一样正常长大 我的孩子为何突然不说话?

图片 视觉中国

“为什么会得自闭症,该怎么治疗?”

听到孩子得了“自闭症”,家长们难以接受。“我的孩子和大家一样正常的长大,怎么就得了自闭症?”这是大多家长的第一反应。

自闭症亦称之为孤独症,是一种大脑发育性疾病,孤独症患者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很难与其他人进行互动。自闭症患者智力表现不一致,被诊断的患者当中50%的患儿智力正常,5%~10%智力超常,这些智力超常的患者对某一主题的东西特别敏感,他们或计算能力非常强,或在音乐、美术、艺术领域有出众的天赋。

温州七医心身医学科、儿少心理科主治医生陈浩然介绍,导致自闭症的原因多样,包括生理因素上的,免疫系统异常和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失调、脑器质性损害,还包括遗传因素、围产期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等。

“发现孩子患有自闭症,家长该从各个方面找原因,同时不要惊慌,要及时正确的开展治疗。”陈浩然表示,自闭症孩子需要家长的关爱,在与之相处过程中,要倍加注意。比如,在交流上,要和孩子对视,用眼睛传达感情,即便孤独症儿童眼神游离,家长也要尽量与他做眼神交流。因为一旦停止这种交流,孩子会很快就回到他们封闭的小小的自我世界中。

在与自闭症孩子的相处上,家长也要切记不可命令或者呵斥孩子。如果孩子不想去某个地方,但家长非要命令他去,短期内一次两次可能如家长所愿,但长此以往会给孩子造成命令性障碍,孩子就再也不会接受任何指令了。

与此同时,在孩子失败、做错事的时候,家长也不能急躁,应该温和地对孩子讲述他应该怎么做。并且对孩子进行社会性训练,让他学会放松自己,通过必要的互动与他人交流。

关注自闭症|和大家一样正常长大 我的孩子为何突然不说话?

图片 视觉中国

“自闭症多发,如何进行预防?”

据悉,近几年儿童自闭症的得病率急速上升, 其中独身子女的自闭症得病率比有兄弟姐妹的儿童患病率提升不少。 自闭症一旦严重可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我们该如何认识自闭症,预防自闭症?

陈浩然对此也进行答,“自闭症的出现,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征兆,孩子两岁前,要特别注意是否有自闭症的相关症状,及时做好预防。”

对于一两岁的宝宝,在排除听力障碍的情况下,如果出现“五不”行为——不看、不应、不指、不语、不当,都需要警惕有无患上自闭症的可能。具体地说,缺乏与人的目光对视,不能依指令指认人或物,不会发音对话,以及出现社交和语言能力的倒退,比如曾经说过的词,之后不会说了;原本会模仿拍手、躲猫猫、挥手,又失去了这些能力,或者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

一旦发现孩子自闭症症状,家长要尽早送医院检查。根据国家规定,7岁以下儿童发育监测已经纳入基本公共卫生范畴,实现均等化服务模式。家长根据健康管理要求,定期带孩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运动、言语、社会应人等发育能区的预警征监测,就可以早期发现孤独症疑似儿童。

为此,医生也建议,家长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加倍,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给孩子新鲜感、培养广泛兴趣、树立榜样,给孩子欢愉的家庭气氛、培养孩子的情商,并且让孩子多结交朋友,以此预防自闭症的发生。(王艳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