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关“健”对话|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国永 打造温州“心理安防工程”

作者: 来源:温州晚报 发布时间:2022/7/25 14:23:24

今年5月11日,健康报刊发了一则报道《浙江温州:心理服务平台覆盖到村》,点赞了温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的建设工作,实现县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100%全覆盖。该工作是由温州市精神卫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的。

为了打造温州“心理安防工程”,作为温州市精神卫生工作办公室的挂靠单位,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用了5年时间。在这里,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国永跟我们分享了其中的经验。

预计到2025年

构建全程心理服务链

2020年7月,鹿城区一名市民因经济纠纷、感情受挫而重度失眠,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她就主动向村一级的社会心理服务咨询室求助。经过咨询师的疏导和干预,她的情绪逐渐平静,对未来的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如今,在温州,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心理辅导室。可以说,心理服务平台已经覆盖到村。

“只要市民有心理援助方面的需求,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帮扶机构,让心理服务触手可及。”黄国永介绍,目前温州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实现了“县—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100%覆盖,在县(市、区)设置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在乡镇(街道)设置心理服务站,在行政村设置社会心理服务咨询室,基本能够提供心理健康宣传、评估与干预、转介服务。目前我市的13个县市区、185个乡镇、5500多个行政村都有相应的平台。

从探索实践到制度建设,这个过程,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走了5年。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是温州市精神卫生办公室的挂靠单位。2018年,他们开始着力打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2019年,实现了社会心理服务的三级平台建设;2020年,着力巩固提升平台建设,筑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精神卫生防线;2021年,他们在全市推广应用“瓯越心港湾”APP,推进心理健康领域数字化应用。今年,市卫健委、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和市残联等6部门联合印发《温州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2022-2025)》,希望到2025年,我们可以构建起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影响因素的全程心理服务链,切实减少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和个人极端事件。

微信图片_20220725144459.jpg

智慧心理平台

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如今,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通过“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打造了“智慧心理平台”。

一方面,他们借助线上智能化平台,提供心理测评、个体咨询、服务预约、科普宣教、放松解压等八大功能模块。市民只要登录该平台,就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选择,这种自我体验式的服务,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我、改善认知。

另一方面,他们在线下也开展常态化活动,通过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讲座。今年以来,累计开展425场,覆盖88391多人次。

自疫情开始以来,他们组建了3支心理援助队伍和1支后备队,下设20个心理疏导干预小组,并持续组织开展心理团辅、心理健康讲座,目前已经举办19场,确保这些人员在需要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同时,组织医护人员奔赴全市各地定点医院、集中隔离点,为基层医护人员、防控人员、干部等进行心理访谈、评估7024人次,团体心理疏导、干预7052人次,筑起疫情防控的心理高墙。

微信图片_20220725144450.jpg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当下,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但有46%的学生没有寻求任何帮助。根据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近10年来的门诊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的年龄日趋下降,在该院住院的心理疾病患者中,50%左右是青少年。

为助力温州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针对福利院的特殊儿童,开设独立病房,做到儿童友好“一个也不落下”。还成立了儿童青少年病房,为方便就医,特别开出周末门诊和夜间门诊;并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心理自助评估、心理健康宣教、心理医生线上问诊与解答等指尖上的心理健康服务;开出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全天候接听,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专业的心理帮扶。

此外,为守护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从2010年起,该院成立“银发守望”志愿服务队,走遍温州13个县(市、区),累计举办了138场义诊活动、21场社区健康讲座,进社区筛查150户,惠及11000余名老年患者。

接下来,他们将不断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正在推进建设“四端一库”,包括政府社会心理服务监管端、公众社会心理服务市民端、社会心理服务运营端、社会心理人员医生端和社会心理数据库,为市民提供在线预约、心理科普、心理测试、线上数字疗法等社会心理服务功能。

黄国永介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不断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探索和建立有效的路径和机制,打造温州版的“心理安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