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隔代教育要目标统一各司其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9/26 10:50:11
暑假里,不少忙于工作的父母将孩子委托给了家里的老人,然而,由于两代人在育儿观念上的差异,一系列的矛盾也由此引发……“和爷爷奶奶住了十多天,4岁的儿子竟然学会打人、说脏话了”“我们这做父母的,都不敢说孩子一句重话,要不不是老人不高兴就是孩子疏远我们”幼儿园放暑假了,刘女士因忙于工作,就把4岁的儿子送回吕梁老家,让父母亲照看。可不到半个月,刘女士就十分想念孩子,于是改换方式——把孩子和老人全接回自己家里。“没想到,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一向乖巧的儿子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刘女士说。原来,从2岁多开始,儿子就一直是自己吃饭,从来没有哭闹着让爸爸妈妈喂,可从老家回来后,几乎每顿饭都得四处追赶着喂,还得想尽办法地哄着、求着才好好吃。为了扭转局面,刘女士免不了一番教导,有一次还动了手,没想到却遭到母亲的发难:“孩子那么小,懂什么,要觉得我们教育得不好,我们立马走人,不要动不动就拿孩子撒气。”最让刘女士难以接受的是,一天下午,她带着儿子去花园里散步,邻居家的孩子不小心踩了儿子的脚,儿子随手就把那孩子给推倒了,还把人家的玩具踩了好几脚才肯作罢。回到家里说起这件事,不想父母亲非但没有帮自己教育儿子,还一直怂恿儿子:“做得对,出去了一定不能吃了亏,别人打你一定得还手。”这让刘女士非常苦恼,让父母亲回去吧,孩子没人看,不让回去吧,父母亲对儿子的溺爱又实在让她无法忍受。暑假的到来,让很多赋闲在家的老人又“重新上岗”,担当起养育“第三代”的重任,像刘女士一样因隔代教育引发的家庭矛盾并不少见。大多数家长对隔代教育都充满忧虑,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贾女士:小学五年级的女儿豆豆放假后住在姥姥家,我每天打电话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姥姥、姥爷总是说孩子很用功,每天躲在书房看书、写作业。没想到,两天前我去看女儿,才发现女儿的暑假作业只做了数得见的几页,桌子上倒是多了好几本网游攻略书,再三追问下,女儿才说了实话——是姥爷给她买的。孩子期末成绩本就不理想,原想着让她暑假好好补习,不想姥姥、姥爷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有求必应,还帮着撒谎骗我,孩子万一沉迷游戏可怎么办啊。如今的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给予更好的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孩子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孩子,导致孩子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等问题。显而易见的是,这对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都没有好处。孩子在隔代教育中养成一些毛病,不能纯粹地归结到隔代教育的问题上面,家长还应考虑到教育环境的差异性,同样是隔代教育,有的孩子不一定学会打人、骂人。不管是祖辈,还是父辈,一定要在孩子的教育上树立统一的共识。而且家长要在孩子的教育上面有明确的分工。比如让祖辈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管理,父辈负责孩子的学习及习惯养成。这样目标统一,各司其职,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不少教育专家呼吁,年轻父母要明确自己的教养责任,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互动,加强亲子情感,了解孩子的发展需要和个性,不能把所有的“任务”都交给上一辈。对于不得不采取隔代抚养的家庭,祖辈和父辈要互相尊重,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作为年轻父母,多买一些相关书籍送给老人,更新、充实老人的育儿知识。作为祖辈,则要关注孙辈的身、心、智等方面成长,及时将孩子的成长状况告知其父母,多和孩子的父母讨论孩子的教育,共同为孩子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