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当孩子问我是从哪儿来的,该怎么和孩子说?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28 9:26:34

       孩子大概在2-3岁左右会萌发一个问题“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在此之前,孩子基本很少会主动问自己从哪里来。

 孩子最初对“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的兴趣来自于对孕妇隆起的腹部的关注,孩子会非常惊奇的关注到—孕妇的肚子里有个宝宝,但2岁以下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发展的限制,很少会迁移到自己身上—自己也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很多孩子通常是从妈妈对孕妇的解释中得知“你(自己)以前也是在妈妈肚子里的哦”,可是如何向孩子解释你是从哪里来的,依然很重要。

 时下有blob.png种解释出生的观点:

blob.png 医学化或者偏事实性观点

 父母会准确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相爱结婚以后,爸爸将一粒珍贵的种子放进妈妈的子宫中,与妈妈的卵子结合,然后就慢慢长成一个你,你慢慢长大,等到9个月以后,妈妈的子宫已经太小了,不能容纳你了,爸爸妈妈就来到医院,让医生把你从妈妈肚子里取出来,你就是这样来到我们身边的啊,宝贝。”

blob.png blob.png情感化观点

  除了描述生育的事实,父母还加入了比较多的情感性因素:“爸爸妈妈相爱结婚了,我们非常爱对方,我们特别渴望一个宝宝,就一直在心里默默的许愿想要一个宝宝,我们祈求了很久,终于有一天,妈妈发现有一个宝宝在我怀里了,我怀孕了,我们太高兴了,我们就非常小心的呵护宝宝,妈妈每天都很注意吃饭睡觉,注意保护自己,过了9个月,我们终于在医生的帮助下把你盼来了,我的宝贝,爸爸妈妈爱你。”

 blob.png艺术化/童话色彩的观点

 曾听到一位妈妈这样说:“我和你爸爸结婚以后,我们就很想要一个娃娃,我们就来到一个娃娃河,娃娃河里面好多娃娃啊,我们就在里面找啊找啊,找了一个最漂亮最聪明的娃娃—就是你啊,带回家来给我们做宝宝啊。“这个对孩子出生的描绘充满了童话般的艺术色彩,非常浪漫。

 上述有关出生的解释,已经比“垃圾箱里捡来的”、“充手机卡送的”、“石头里蹦出来的”进步了很多,那么,该在什么时候向孩子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呢?

blob.pngblob.png 首先,传递关于婴儿出生的信息时,正向积极的情感比信息的正确性更加重要。

 向孩子解释出生,是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与父母与家庭的情感连接,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温暖正向的情感会给孩子一个内在安全稳定温暖心灵基础,形成“我是重要的、可爱的、被爱着的”的信念,这是将来孩子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础。

 blob.png其次,随着孩子认知功能的发展,对出生的理解层次增加,准确的信息提供也需要增加。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解释说他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以前他在妈妈肚子里是好动的、安静的等,同时带着丰富情感的较少信息来解释出生,已经足够让幼儿感到满足了。

 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想象能力逐渐增长,3岁以上孩子的想象能力是不断拓展的,此时对出生的解释可以添加更多的想象成分,不仅是添加艺术色彩的想象成分,对于医学化信息的想象部分也可以加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儿童增加对出生的情感性认识和准确的知识性理解。

blob.png然后,在对出生的描述中,应强调爱与健康,轻责任与痛苦。

blob.png对出生的描述中,强调父母怀着爱意孕育婴儿,并且父母们注重自身孕育过程中的身体健康,期待给婴儿带来健康的体魄,这本身是一个传递爱的过程,也是一个传递对自身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过程。

 但是在出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着痛苦,这痛苦是母亲与婴儿共同经历的。在养育的过程中,母亲与婴儿不断的适应对方,父亲也逐渐加入进去,这个过程是充满爱意的。父母可以坦然的承认养育孩子是有责任和痛苦的,但是“亲爱的宝贝,尽管妈妈/爸爸会感觉到累,但是我们爱你,愿意为你做这些,而且在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有很多快乐。”

 blob.png最后,当婴儿的出生被以不同的方式描述时,母亲/父亲应坚定正向的立场。

       家中不同的人描述孩子出生的方式可能是不同的,奶奶可能是欢喜的,外婆可能是心疼妈妈受罪的,但不管大家说什么,父母(婴儿生活中的主要照顾者)应坚定的基本立场积极正向的

 在幼小生命的最初,请以慢慢的爱意来描述他/她的出生吧,让她/他能够乘着满满的爱意起航,度过美好的一生。毕竟,出生本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文章来源:《心理杂志》)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