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一、注意发展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好的注意力并非一蹴而就,其中既要顺应儿童注意发展的普遍规律,也要关注对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二、注意力的培养
儿童注意力的培养有两个前提:
首先,要保证儿童的营养。营养物质的摄入是儿童正常发育的物质保证。
其次,儿童要有合理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他们才有充沛的精力进行活动或者学习。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的睡眠时间不同,也存在个体差异,小学生至少要保证每天10小时的睡眠。在此基础上再来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有些家长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治疗师在访谈中发现孩子只有6—7小时的睡眠,睡眠不足,根本难以保证注意的集中。
在孩子发展注意力的过程中要结合各年龄阶段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进行注意培养。
(1)防止无关刺激物的干扰。对幼儿来说,无论是游戏还是上课,不要一次呈现过多的刺激物。幼儿的注意力易被新鲜、强烈多变的刺激物所吸引。要防止多余的刺激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分散。即使孩子在游戏,也不要认为那只是“玩”,用其他活动(如喝水、吃零食)来干扰他。最好在儿童游戏间歇再进行这些活动。对学龄儿童以及中学生来说,要为他们安排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避开电视等无关刺激的影响,养成孩子一到书桌前就投入学习的习惯,使集中注意力变得更容易。
(2)根据年龄实现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维持注意的持久性。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教育者可以运用新颖、多变的刺激,激发幼儿的无意注意。在此基础上,根据儿童特点对儿童提出预定的活动要求(一次要求不能太多),以发展其有意注意。可在活动中穿插吸引儿童注意的刺激,实现两种注意的交替,从而维持儿童注意的持久性。
对于学龄儿童来说,学习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容易导致疲劳,孩子连续几个小时埋头做功课,学习效率就会下降。如果要使孩子能够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可隔一段时间换一门功课,或者在连续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进行休息,有利于儿童集中注意。
(3)培养兴趣与注意力相结合。学龄前儿童对他们喜欢的游戏常表现出长时间的注意。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因此,可以让孩子多开展游戏,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例如,要教会儿童认识身体的各个部分,记住名称。玩“医生看病”的游戏效果显然要比孩子看身体各部分的图片效果好。
(4)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目标激活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应该注重培养其对分心信息的抑制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计划性。抑制机制与更普遍的认知功能有关。
(5)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与孩子订立学习契约,做好作业就可以玩。“好”的标准是数量上完成,准确率达标。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练习不多,成绩不好,还给孩子加了过多的课外作业。殊不知,孩子发现作业是做不完的以后,就会消极怠工,放慢速度,或者边做边玩。这样反而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