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4月2日是第十三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 2020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宣传主题:“格外关心 格外关注”——推动建立孤独症家庭救助机制。
什么是自闭症?
患自闭症的孩子往往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虽然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却又仿佛像星空一样遥远,周围的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以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等反应为特征。目前,自闭症是导致我国儿童精神残疾的最大病种。在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我国0~6岁精神残疾(含多重)儿童占0~6岁儿童总数的1.10‰,约为11.1万人,其中36.9%由自闭症所导致。
案例一
这是一个一眼看过去就让人喜欢的小男孩,大眼睛、长睫毛,白白净净的。父母都是高知人士,婚后二年顺利产下一个儿子,初期生长发育无明显异常,一周岁会叫爸爸、妈妈,开心时笑、难过时哭,似乎再正常不过,一直是全家上下心尖尖上的宝贝儿。可是,大概是在2周岁时,家里人渐渐发觉有些不对劲,这孩子几乎不再说话,不再叫爸爸、妈妈,而且父母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几乎从来没有与父母及其他家人有过眼神的交流!平时不玩孩子们的玩具,竟然痴迷于将鞋子、瓶瓶罐罐当做玩具,不喜动画片,却迷恋于电视广告的光影闪烁,喜欢坐在固定的位置,如果不如愿,便吵闹不休、难以安抚。父母辗转多地精神科医院求治,均诊断为“自闭症”,目前,在医生的建议下,到专门针对自闭症的教育康复机构进行积极的康复。
案例二
小史是一个8岁的男孩,经过与他交流和互动后,就能发现他与普通同龄孩子的不同之处:和他打招呼,他没有目光对视;跟他说一句话,他置若罔闻,没有任何语言;想和他表示亲近,伸手要抱他,他却调转头跑开,父母说,他从小到大就从不说话,跟任何人也无目光的对视,曾经去过幼儿园,却从不跟其他小朋友交流,也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只管自顾自地跑来跑去。经精神科专科医院诊断为“自闭症”。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林崇光主任医师介绍,儿童孤独症多起病于36个月以内,约2/3的患儿出生后渐起病,平均19.1个月开始关注,24.1个月首次就诊;约1/3的孤独症患儿经历了正常或相对正常的发育阶段后退行起病,出现语言、交往能力等倒退。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5个“不”,助早期识别
早期行为表现就是我们所说的5个早期识别特征,既:
1不(少)看
2不(少)听
3不(少)指
4不(少)语
5不当(行为)
在孤独症的早期诊断中,融入儿童保健体系的早期定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小贴士:
自闭症可以通过吃药来治疗吗?
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发现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改善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一部分药物可以缓解与自闭症伴随的焦虑、抑郁等症状,但药物只是综合干预和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离开了科学系统的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往往无效。
自闭症可以被治愈吗?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表明,自闭症是一种与遗传相关的复杂神经发育障碍,是无法被彻底治愈的。但系统而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自闭症患者的自我照顾和沟通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给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自闭症的综合干预应该包括行为矫正、心理社会治疗、感觉统合治疗、特殊教育、生活技能训练、沟通技能训练等。尽管婴幼儿自闭症有很多不同的干预模型,但多数学者认为,高效的康复治疗应该具有一些共性,例如:孩子高度参与和互动;有家长参与到制定方案和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有多学科的专业团队参与;康复训练的目标清晰;对成果的评估客观具体且能动态调整治疗计划。
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医生开始将虚拟现实(VR)技术引入自闭症的诊断和康复治疗中,并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