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心理问题
“心理饱和”你了解吗?

作者: 来源:二十四病区 侯欢欢 发布时间:2020/7/1 14:20:00

01

高考来临

两考”前期,很多同学学习效率开始下降,有时甚至是“刀枪不入”。

什么也装不进去,什么要点都记不住,做了题后回想做了什么也是模糊不清,心里很是着急。

其实,这是一种“心理饱和”现象。心理饱和”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做事情过程中会产生效率下降,韧性、耐力减弱等等,一些优秀学生也说:也不是烦躁,也不是没信心,就是学不进去了。这正是“心理饱和”现象的典型反映。

“心理饱和”不是说备考已经尽善尽美了,尽如人意了,中考再给几个月的时间也会有复习内容安排的。

02

心理饱和是一种现象

心理饱和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般产生在临考之前,运动员的训练、特别是大赛前的训练也经常出现心理饱和现象,如果这个时候再去研究细节动作,再去矫正一些技巧偏差,运动员也会产生心理饱和现象。

经常会发生不少这样的情况,考生考试下来,神色凝重地说:我好像没涂答题卡?”“记不清是不是在卷子上答的,好像只是在草稿纸上做的?家长每每听到大惊失色,努力帮助孩子回忆到底涂没涂答题卡。

其实,老师在考场监考时,几乎没有发生过交空白答题卡的情况。考场上会来回督促同学们进行检查。个别同学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安,与他的考试压力有关。是这样,无论哪个人当他对一件重要的事情感觉失控甚至完全没法控制时,都很容易产生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

举个例子,假如你住的小区连续被盗,人人惶惶不安,你出门离开家的时候便会不由自主地怀疑我锁好门了吗?因此,当孩子下考回来告诉你他的担忧时,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安慰他,帮他尽快调整到下一场的考试中去。

03

我们应该怎么克服心理饱和现象呢?

第一,适当减少学习时间,增加娱乐、锻炼、散步时间。

学习效率、质量与时间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但是疲劳战术的效率肯定是低的。

临近中考,状态是第一重要的,适当的休整非但不会影响学习效率,反而会提高效率和效益。保持愉悦的心情是克服心理饱和的最有效方法。

 第二,学习形式要有变化。

许多考生就是做题,越做“心理饱和”现象就越严重,其实备考越是临近中考就越要回归课本,因此不妨少做一点题,多看看《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多看看课本,改变一下方式。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进行整理。

 第三,“心理饱和”现象在各学科上表现也是有差异的。

凡是反应比较重的学科可以暂时少安排时间,反应比较轻的学科就多安排一些时间。

 第四,抓住中低档试题。

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提高备考信心,效率和效益也会双丰收。少做、不做难题,努力避免“心理饱和”现象的加剧。

 第五,改变学习环境。

大脑喜欢空气清新,卫生整洁的环境。考前不要长时间呆在室内,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就到户外环境好的校园、公园,开阔的地方。

 

 

总之,考生要具有灵活性、机动性,不要和自己较劲,要豁达、从容,这样,学什么都会有收获。

 其实,考试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考查基础知识,考查的更多是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不是研究和深入解决难题的能力。

所以在考试的最后时间里,需要做的就是能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熟练应用,尽全力取得好成绩!

“两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是一种面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心理准备,沉着应对中高考!

 每个人都想当自己的盖世英雄,可并不是每一个时代都有战争。想要在现在这个社会当英雄,最好的办法就是决胜中高考,把考场当战场!

加油,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