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疫情下的新学期,除了常规的准备工作,各个学校也做好了防控疫情的多项准备,所以同学们无需过度担心,严格遵守学校的安全条例,做好科学防护,不放松警惕,让自己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虽然回归校园,但我们还要戴口罩,还要安全检测等,有时我们会感觉到一种距离感,这时要告诉自己这是特殊时期的特别做法,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全,同时可以多与家人、老师、朋友交流,增强心理上的支持。当紧张、焦虑等情绪难以承受并感到痛苦时,可以找班主任、心理老师或者打心理热线电话,获取专业的援助。
1
家长做好自身的调整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一: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家长会焦虑,反复地去查看各种疫情进展信息,将其与自己联系起来等等,这些情绪很容易直接传递给还未成年的儿童,让孩子对于这场疫情有了放大化的恐惧,在孩子眼里家长本来是强大的,是保护者的角色,而在疫情面前,父母也开始害怕和担忧了,这种情绪势必会感染到孩子,让孩子更加的恐惧和焦虑。
因此家长应保持情绪稳定。及时察觉并调节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少想消极的人和事,用积极语言鼓励自己,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抱怨。
如果家长能保持情绪稳定,它是一种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力,会让孩子有安全感,不再过度的担惊受怕。
第二:家长应是正能量榜样,应该带头做到合理作息,规律工作,在孩子面前尽量呈现出稳定,积极且有力量的一面。家庭成员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让孩子感受到安全积极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
2
促进和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讲,由于信息获取方式单一、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与自我同一性,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因此要保护儿童免受过度负面信息的干扰。但是也不能什么都不给孩子说,否则孩子就会胡思乱想,会让孩子更恐惧。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段和认知特点,告知儿童简单、清晰、必要的信息,解释他们对疫情所不理解的问题,并且让儿童了解到现在疫情防控工作逐步向好的趋势。同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述抗疫中的正能量新闻和英雄人物故事,激发孩子内部学习动机,鼓励孩子多学知识,有本领后为人类做贡献。
第二:可以把讨论内容转移到对于个人防护上,让孩子能明白自己也有办法应对病毒,即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又能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可以教导孩子勤洗手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也可以指导孩子打喷嚏和咳嗽时掩住口鼻等。教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个人示范、游戏竞赛、适度奖励等强化的方式。对低年级儿童尽量用趣味性,寓教于乐的方法。
第三:对于已经出现一些异常表现儿童,比如爱哭、害怕独处、害怕黑暗、夜惊、噩梦、胃疼、头疼等症状,可能出现了焦虑恐惧等情绪障碍。家长给以更多心理支持:告诉他:有所担心都是正常的,父母会陪伴他并保护他;还可以多抚摸、拥抱、陪伴入睡等;另外孩子无聊、发脾气时,可以做一下家庭游戏,共同阅读、听柔和音乐、有条件的可以做一些居家感统训练。有必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第四:对于儿童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疫情、疾病、死亡等问题,家长要保持温和、耐心的态度,不回避、不批评、不忌讳,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合适的回应。同时小孩子可以以让孩子用涂鸦来处理和表达困扰他的情绪。大孩子,可以让他“写出来”,比如写日记,写文章,可以把自己的感受都用文字记录下来。
3
建立正常的作息生活秩序
第一:帮孩子做好作息时间的调整,尽可能将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返校复学后安排相一致,要定时定量完成生活和学习任务,同时引导孩子适度开展室内体育锻炼,理解和接受孩子合理的体能释放和娱乐需求。
作息时间的调整争取做到以下3点。
1、和孩子一起建立规则。和孩子讨论后,在睡眠、进餐、学习、运动以及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等方面达成一致,可以实施打卡制度互相监督执行。
2、和孩子之间要有界限,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不要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造成紧张感和逆反心理。要明确孩子的自主活动时间和范围,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3、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设计居家亲子游戏,带领孩子思考和运动,对于孩子的规则感、专注力和合作精神都会有所帮助。
第二:相对自由宽松的居家学习,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出现不想开学的情绪。此时,作为家长,可以主动和孩子聊聊学校、老师、同学,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们加强联络,一起回忆在校期间的难忘瞬间,尝试让孩子主动寻找判断学校学习相比较于居家学习的好处,引导孩子在对比中体会到在校学习独特的“良好体验”,从而增进儿童与学校之间的心理联结,帮助儿童树立关于返校开学的信念.
第三:开学后家长还应当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与沟通,配合老师完成各项工作。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动态。如发现孩子在情绪方面存在反常现象,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可以求助专业机构。
只要我们家长应对得当,我们孩子度过这个特殊的假期,一定能顺利回到学校,继续充实快乐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