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刘立滢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重症病区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及失眠、精神分裂症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各类精神疾患的诊治
门诊时间:
周四上午
健康导医刘立滢谈海外侨胞心理疏导
海外华侨华人一方面要严防疫情发生,另外一方面要在疫情来临时调整好良好的心态,打赢好这场艰巨的战役,为此,提醒大家做好以下几点心理预防。
01
面对疫情,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这是第一免疫力
健康饮食营造轻松家庭环境,可以多吃一些降低肺火、疏肝阳气的食品,家长可以为孩子经常变换下餐食,好胃口也会带来好心情。减少因信息过度带来的负向情绪,从而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比如担心自己小区有确诊人,或者担心贷款及上班问题带来的焦虑等;每天过度依赖信息会造成神经焦虑、烦躁甚至抑郁。
02
照顾好自己与家人
增加生活的稳定性:危机事件往往会令人打破规律,手忙脚乱,同时引发身体器官的紊乱。制定家庭卫生监督计划,勤洗手、减少外出、不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安排好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合理时间。
华侨家长为孩子们要树立信心,让孩子们坚信疫情终将会过去,面对外界的无端挑衅,自己内心不能慌乱,更不需要有负罪感,但也不需太过激动、据理力争甚至引起肢体冲突;保护好自身安全很重要,回到家中及时与家长沟通,疏导不良情绪,坚信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03
正向思维带来新的视角和心情
许多人面对突发疫情会有诸多不满情绪,加之对一些信息滞后的意见,总处于牢骚和不满中,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建议全家可以头脑风暴,畅谈下疫情结束后社会的新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孩子未来的学业规划和生涯发展有何启发。
注意危机事件后的应激反应,有些人因为其他病痛,如近期由于劳累或紧张引发的感冒、发烧或咳嗽等,担心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又对就医犹豫和不安,产生强烈的害怕、无助或惊慌,失眠或心悸等,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应激反应,致使简单的病情反复不能好转,整日忧心忡忡。
04
调整好心理和身体的关系
身体是最真实的记录仪,很多时候心理的紧张会造成身体的不良反应,比如发烧、腹泻、神经衰弱、呼吸不畅、血压升高等,而这些对于原本就这基础疾病的人会更脆弱,促使免疫力下降;因此心理素质高的人更容易抗击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