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2019年2月27日下午14时,一阵突如其来的喊叫声打破了801医生办公室的宁静,护士急匆匆的跑来办公室说“802病区17床黄阿公出现呼吸费力,痰液不易咳出,嘴唇发绀,需要医生紧急过去处理”,而此时,主管医师邱丽雪、病区医生张秀澄及规培轮转医师逐渐感觉到气氛不对,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带上听诊器、手电筒等工具飞奔802病区抢救室,而此时病房护士们已经迅速给患者翻身拍背,同时给予吸痰护理,并且做好急诊抢救的一切准备,医生们也迅速做好病人的查体,肺部听诊大量湿性啰音,考虑肺部感染加重,同事该患者长期卧床,营养状况差,更容易诱发心脏衰竭,正在大家积极为患者处理病情的时候,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呼之不应,嘴唇发绀,自主呼吸停止,心电监护仪显示无电波,氧饱和度直线下降,血压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血压测不出,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考虑心脏骤停,当时病区医师马上快速下达抢救指令:“准备抢救、下病危、通知科主任、胸外按压、皮囊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快速林格500ml静脉滴注、肾上腺1mg静脉推注、碳酸氢钠250ml静脉滴注等等”,病区医护人员立马加入到抢救的队伍中,各个环节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经过十多分钟的不懈努力,患者终于有了呼吸,心跳恢复,紧接着患者被送往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据了解,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秒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1分钟内实施,病患存活率可达90%,而在停止4分钟后实施,其存活率降至60%。也就是说每推延一分钟,患者的存活率就要下降10%,如果30分钟后仍不见心跳,患者存活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心肺复苏术是对心跳、呼吸骤停者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一系列急救。复苏进行越早,存活率越高。4分钟内复苏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开始,10%可救活,>6分钟存活率仅4%,10分钟以上,几乎无一存活。这种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不可能身边立即出现医务人员,要等待医务人员到来后再动手,那就错失良机。我们要第一时间刻不容缓地投入抢救!
“这是一场医护人员与‘死神’之间进行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温州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科医护人员凭借过硬的抢救技术和训练有素的急救本领,把一个垂危生命从死神的手中夺了回来,对于我们科室来说来说也是一种鼓励,我们将继续秉承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服务广大患者。
通过本案例的成功抢救,其实心肺复苏术不难,学一下人人都能做。
(一)评估:判断患者有无意识与反应轻拍患者肩部,并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
(二)启动EMS系统(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患者如无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及时启动EMS系统。如现场只有一名抢救者,应同时高声呼救、寻求旁人帮助。
(三)摆复苏体位 :如患者是俯卧或侧卧位,迅速跪在患者身体一侧,一手固定其颈后部,另一手固定其一侧腋部(适用于颈椎损伤)或髋部(适用于胸椎或腰椎损伤),将患者整体翻动,成为仰卧位,即头、颈、肩、腰、髋必须同在一条轴线上,同时转动,避免身体扭曲,以防造成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仰卧在坚实的平面,而不应是软床或沙发;头部不得高于胸部,以免脑血流灌注减少而影响CPR的效果。
(四)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是重建循环的重要方法,正确的操作可使心排血量约达到正常时的1/4~1/3、脑血流量可达到正常时的30%,这就可以保证机体最低限度的需要了。
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方法:两掌根重叠,手指上翘不接触胸壁,手臂无弯曲。
按压力度:成人胸骨下陷至少 5 cm。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
(五)开放气道:第一次胸外按压30次后,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取下义齿。开放气道: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食、中指分别放在一侧下颌角处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六)口对口吹气:口对口吹气是一种快捷、有效的人工通气方法。空气中含氧气21%,呼出气体中仍含氧气约16%,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如口腔严重损伤,不能口对口吹气时,可口对鼻吹气。口对口吹气2次。每次给气≥1s,胸廓有起伏。胸外心脏按压:通气=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