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县级融媒丨健康知识·拒绝讨好,勇敢说“不”

作者:陈瑶瑶 来源:温州学习平台 发布时间:2024/8/16 16:29:09

近年来,“讨好型人格”作为一种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人格模式,在日常生活及公众媒体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那么,什么是“讨好型人格”呢?

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而非人格障碍,且常被称为“老好人”。该人格的性格特点有迎合他人、没有自己的原则、不懂得拒绝、害怕给别人添麻烦、内心自卑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等。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老好人”心理?心理学家认为,产生此心理有以下几点原因:

1.认为所有人都喜欢自己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很多“老好人”都存在一个不合理的信念,他们认为衡量自身价值的依据就在于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喜爱,而得到他人喜爱的方法就是尽可能为他人做更多的事情。

2.对他人的认可“上瘾”了。有一些人会将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建立在他人的印象上,为了始终保持他人对自己的好印象,过度关注他人行为需求,甚至被取悦他人的需求控制了。

3.非常畏惧冲突和矛盾。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作“冲突避免”,通俗地说就是在人际关系中尽可能去避免可能发生的拒绝、抛弃、对抗、不认可,因此常常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4.可能被“盲目的善良”冲昏了头脑。“老好人”常常会因为自己过度的善良得到了短暂性的,甚至别有用心的赞美,所以他们会更加坚定地成为无限的“老好人”。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学会说“不”。要意识到盲目讨好会迷失自己,如果一味迎合他人,自己的需求很难被看到。

2.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找寻自我价值,实现个人的成长,从而不再过度关注他人需求。

3.积极对待冲突。冲突具有两面性,良性冲突的建设性作用能够压倒其破坏性,积极的力量往往能够促进沟通和理解。

4.善良不应被践踏和利用,正确使用善良的力量,把善良用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