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带您了解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作者:林蒙蜜 来源:检验科 发布时间:2024/9/24 14:17:38

一、概念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简称TDM)是指在临床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定时采集患者的血液(有时采集尿液、唾液等液体),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探讨药物的体内过程。以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药动学和药效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借助先进的分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手段,并利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和公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

 

二、治疗药物浓度意义

在精神科,过去60年相继开发出来的可以使用的药物大约有130种,这些药物已经成为治疗精神障碍和精神症状有效且并不可少的药物。然而在药物剂量几乎相同的情况下,不同个体的体内稳态药物浓度可以相差20倍。TDM采用定量测量血浆或者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对患者进行精准用药,以便获得更好的疗效,同时降低药物中毒的风险。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医院逐渐开展了TDM工作,近30年TDM已发展为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和个体化给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三、需要进行TDM的情况

1. 安全范围狭窄以及毒性大的药物

2. 药物动力学个体差异明显的药物

3. 患者依从性差,不配合医嘱用药

4. 判断药物过量中毒,采取应急措施治疗

5.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考虑是否增加剂量

6. 大龄患者以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药物代谢较成人缓慢,易引起药动学参数改变

 

四、治疗药物监测采集

TDM采集需要规律服药1周以上,仅采血当天不服药,尽量在平时服药的时间来抽血,抽血后可正常服药。监测药物峰浓度可以在服药后1-2小时抽血。

 

五、我院治疗药物监测种类以及治疗安全浓度

治疗药物

有效浓度

单位

奥氮平

20-80

ng/ml

氯氮平

350- 

600

ng/ml

喹硫平

100-

500

ng/ml

阿立哌唑

150-

500

ng/ml

利培酮/帕利哌酮

20-60

ng/ml

碳酸锂

0.5-1.2

mmol/L

 

六、治疗药物浓度参考范围(治疗窗)

多数药物的疗效或毒性反应与血中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存在相关性,产生疗效的最低血药浓度称为最低有效浓度,引起中毒的最低血药浓度称为最小中毒浓度,二者之间的范围称为治疗药物浓度参考范围,也称为治疗窗。低于参考范围下限可能疗效不好,高于上限可能对药物的耐受性下降,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将其称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医生以此作为调整给药剂量,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依据之一。

 

七、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常用方法

常用的TDM方法分为光谱法、色谱法和免疫分析法,我院采用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精准测定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为临床医师的用药提供帮助。

 

八、总结

TDM的临床意义在于能够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同时通过合理用药最大化能节省药物治疗费用。患者在服用特定药物时也要关注药物浓度的监测,以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尽可能避免浓度过高对身体造成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