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非自杀性自伤(NSSI)可能听起来像是一个遥远的医学术语,但其实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朋友,他有时会因为压力或情绪问题而不小心伤害自己,比如用尖锐的东西划伤手臂,但这并不是为了结束生命,而是为了应对内心的痛苦,这就是非自杀性自伤。
非自杀性自伤(NSSI)背后存在的情绪问题,且作为情绪应对方式的一种,涉及多个层面:
1. 情绪调节困难:NSSI行为与情绪调节功能、情绪表达缺陷、负性情绪的处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情绪抑制被发现是NSSI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这表明个体可能难以有效地处理和表达情绪。
2. 心理痛苦:NSSI可能是个体试图减少紧张或负面情绪、解决人际关系困难、或作为自我惩罚的一种方式。这种行为可能是个体在寻求帮助或试图感受自己的存在。
3. 冲动性:NSSI与冲动性行为有关,个体在消极情绪状态下的冲动性增加,可能导致NSSI行为的发生。这表明个体可能在控制冲动行为方面存在困难。
4. 社会和家庭因素:社会支持的缺乏、亲子沟通问题、同伴关系问题、以及家庭环境(如单亲家庭)都可能与NSSI行为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个体感到孤立无援,从而增加了自伤的风险。
5. 神经生物学因素:NSSI患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可能存在异常,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内源性阿片系统,以及对情绪、社会或生理上的不利刺激的神经处理方面的差异。
6. 成瘾行为:NSSI行为有时被描述为一种“上瘾的行为”,个体可能通过自伤行为刺激内源性阿片系统,产生阿片类物质,从而在增加兴奋感和愉悦感的同时,减轻自伤行为带来的疼痛感,导致成瘾。
7. 精神障碍共病:NSSI行为与多种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相关,如抑郁症、进食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等,这些共病情况可能加剧了个体的情绪问题。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NSSI行为呢?
1.增强觉察力:注意孩子的行为变化,如情绪低落、穿着改变(即使在热天也穿长袖)、避免露出手臂等,这些都可能是自伤行为的迹象。
2.保持情绪稳定:家长在发现孩子自伤行为时,可能会感到震惊、恐惧或愤怒。重要的是要平稳这些情绪,以便能够支持孩子。
3.提供陪伴和支持:自伤的孩子可能不会表达他们的痛苦,但家长的陪伴可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并确保孩子的安全。
4.改善家庭功能:研究表明,NSSI与不良的家庭功能有关。家长可以通过改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来减少NSSI的风险。
5.促进情绪调节:自伤行为常被用作情绪调节的手段。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更健康的情绪调节策略,如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
6.提供安全替代行为:鼓励孩子寻找更安全的应对机制,如握住冰块、用皮筋弹自己等,以替代自伤行为。
7.表达性书写:鼓励孩子通过写作来表达他们的情绪和感受,这可以作为一种释放和理解内心世界的方式。
8.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表现出自伤行为,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专业人士可以提供适当的评估和治疗。
9.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与孩子建立基于尊重和信任的关系,这有助于打开沟通的大门,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10.关注孩子的社交环境:了解孩子在学校和社交圈中的情况,因为同伴关系和社交压力也可能是自伤行为的诱因。
通过这些策略,家长可以帮助青少年应对自伤行为,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重要的是要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可能需要个性化的方法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