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当您正坐在咖啡馆里,享受着一个悠闲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你正读着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突然,没有任何预兆,你的心跳开始加速,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胸腔内狂奔。你的呼吸变得急促,好像有人把你的头按在水下,你感到一阵窒息。你环顾四周,感觉咖啡馆的一切都在旋转,声音变得模糊而遥远。你的手掌开始出汗,胃部翻腾,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惧感紧紧抓住了你。你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在这里倒下,或者更糟,担心自己是不是心脏病发作了。你想要逃离,但你的双腿感觉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这便是典型的惊恐发作,惊恐发作是一种突然出现的、强烈的恐惧或不适感,通常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伴随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其典型临床表现为:
1.强烈恐惧感: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恐惧、紧张,好像即将死去或发疯。
2.濒死感与失控感:伴随强烈的濒死感、失控感或大难临头感。
3.身体症状:
v 心悸、心慌或心率加速
v 出汗
v 震颤或发抖
v 气短或窒息感
v 哽噎感
v 胸痛或胸部不适
v 恶心或腹部不适
v 感到头昏、脚步不稳、头重脚轻或昏厥
v 现实解体或人格解体症状(感到与自我或环境分离)
v 麻木或针刺感
v 认知症状:有即将发生灾难的不祥预感,有濒死、失去控制或将要发疯的感觉
4. 预期焦虑:患者在发作后的间歇期仍心有余悸,担心再次发作,这种焦虑的感觉往往在发作后的几天比较明显,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恢复。
5. 求助和回避: 大部分患者会对再次发作有持续性的焦虑和关注,害怕发作产生不良的后果,并回避相应的一些场合。
惊恐发作的病因:
惊恐发作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异常(如神经递质失衡)、长期心理压力及负性事件、环境因素以及特定情境或应激事件的触发密切相关。
1.遗传因素:有研究显示,惊恐发作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表明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神经生物学因素: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GABA)等的不平衡可能与惊恐发作有关。
3.心理因素:长期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以及个性特征如行为敏感、焦虑倾向等都可能增加惊恐发作的风险。
4.环境因素:长期处于高压力或不良环境(如家庭环境、工作环境)中,可能会加剧心理压力,从而增加惊恐发作的风险。
惊恐发作的治疗: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等,可减轻惊恐发作的频率和强度。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Xanax)和氯硝西泮(Klonopin)等,起效快,但可能引起依赖,一般建议短期使用。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被认为是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心理治疗方法。CBT通过改变患者对惊恐发作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减少对发作的恐惧和回避行为。此外,心理治疗还可以包括暴露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3.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规律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减少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也有助于控制症状。
4.中医治疗:某些患者可能会选择中医治疗,如针灸、中药调理等,但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