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你是否存在反复检查门窗、煤气或插头等,以确保它们的安全或正常?
你是否存在反复洗手、洗澡或洗衣服,这通常是因为害怕受到细菌或污染?
你是否存在可能不信任自己,因此反复询问他人或要求他人提供解释或保证,以消除疑虑?
你是否存在出门前必须先前进两步,然后再向后退一步,或者有摇头、跺脚等特定的动作,这些行为是为了对抗某些焦虑?
如果你被这些困扰,感到痛苦,无法摆脱,说明你确实存在强迫行为,而且达到了需要治疗的程度。
什么是强迫行为呢?指患者感到不得不反复进行某些行为或精神活动,这是为了阻止、抵消和控制强迫观念所带来的不适感和焦虑而出现的。包括:清洁(如洗手或洗澡)、计数、重复、检查、祈祷、一些仪式性的反复的行为动作。常见的强迫行为包括触摸、寻求保障、仪式化的回避等。它包括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强迫仪式动作、强迫性注视等。
大多数病例起病缓慢,无明显诱因,就诊时病程往往已达数年之久。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的原则:1.足量足疗程治疗。2.选择合适的药物。3.及时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4.评估治疗效果。5.定期随访。
一线用药: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氟伏沙明。
二线用药:氯米帕明。
心理治疗:1.认知行为疗法。2.支持性心理治疗。3.精神分析疗法。4.森田疗法。5.厌恶疗法。6.家庭治疗。7.认识领悟疗法。8.催眠治疗。9.正念疗法。10.内观疗法。11.集体治疗。
预后: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有家族史的预后较差;病程长,反复住院者预后较差。早期开始治疗和持续治疗都存在更好的预后。因此,强迫行为早期诊断很重要,适当治疗可改善预后,减轻患者症状。
总之,尽管强迫行为可能令人困扰和不安,但通过认知调整、寻求支持、制定应对计划、培养兴趣爱好以及寻求专业治疗,你或你关心的人可以逐渐克服这些行为,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重要的是保持耐心和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这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