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焦虑如何 “拔” 走你的头发

作者:林莹莹 来源:优抚一病区 发布时间:2024/12/10 16:17:13

焦虑,堪称现代生活的“流行病”,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以及学业压力,都能轻易勾起人们的焦虑情绪,于是乎,日常生活中,你常常能听到这样的感慨:“最近一连串的事情,让我的头发大把大把地掉,要成秃子了!”

“脱发”逐渐成为“压力”、“困扰”、“无奈”等心理状态的代名词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了脱发焦虑,很多80、90甚至00后都出现了“发量焦虑”。在这些人中,脱发焦虑可能并不是由病理性脱发引发的心理焦虑,而是他们在现阶段对整体压力环境的一种主观响应,是一种社会焦虑的心理映射。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缤纷的生态系统,头发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它的生长和脱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焦虑情绪袭来时,我们的身体就像是遭遇了一场无形的风暴,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内分泌系统。在焦虑状态下,人体会分泌一系列应激激素,其中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皮质醇本是身体应对压力的一种机制,但长期处于高浓度时,就如同洪水泛滥,对毛囊的正常生长周期产生严重干扰。毛囊是头发的 “家”,正常的毛囊会经历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循环。而高皮质醇会让毛囊过早地进入休止期,就好像是让还在茁壮成长的“花朵”突然停止生长,进而导致头发更容易脱落。

除了内分泌的变化,焦虑情绪还会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想象一下,毛囊就像是嗷嗷待哺的小生命,需要充足的血液来输送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然而,当人处于焦虑情绪,会使血管收缩,阻碍了血液顺畅地流向毛囊。营养物质不能及时送达,毛囊就会变得脆弱,头发也会因此失去光泽和韧性,变得容易脱落。

而且,焦虑常常伴随着一些不自觉的行为,这些行为也在“帮助”脱发。比如,很多焦虑的人会不自觉地搔抓头皮。这种看似缓解焦虑的小动作,其实对头皮和毛囊来说是一种伤害。每一次搔抓都可能损伤毛囊,破坏其原本稳定的生长环境,使得头发更容易从毛囊中脱落。

另外,焦虑引发的睡眠问题也不容忽视。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的黄金时间,对于毛囊的修复和再生至关重要。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让毛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修复,加速脱发的进程。

所以,如果发现自己的脱发问题与焦虑情绪有关,那就要重视起来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要注意营养调理。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因此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钙、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并保持愉快心情。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和油脂过高的食品,避免过量食用动物类产品,这些产品能促使体内产生过量的雄性激素,这些过量的雄性激素能够促使皮脂分泌旺盛,导致头皮产生慢性炎症,使得毛囊逐渐萎缩。多吃黑芝麻、核桃、黑大豆、何首乌、枸杞、香蕉、菠菜、带鱼等食物。

其次,采用局部按摩的方式。采用早晚按摩头皮的方式,帮助头皮局部血液循环流畅,促进头皮新陈代谢功能,加快新头发的生长速度。另外,早晚梳发能够刺激头皮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头皮的通风。头皮是容易出汗也容易弄脏的地方,经常梳发对防治脱发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要学会控制情绪。年轻人本身年轻气盛,遇到事情很难冷静下来去解决。年轻人脱发时更是如此,要么不知如何是好,自卑懦弱;要么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当脱发来时,我们感到极为困扰,这是一定的。此时心情往往低迷,容易出现慌乱紧张,甚至焦虑的情绪。这时,我们要学会控制情绪,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脱发问题,不要让不良情绪控制了自己。我们要积极对待脱发现状,才能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第四,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也会加重脱发,所以要保证每天八个小时的睡眠,中午最好也要午休片刻,这样慢慢坚持一段时间,脱发问题也能得到改善。

让我们从身心两方面入手,保持良好作息,维持良好情绪,重新夺回头发的“控制权”,告别脱发的困扰。记住,关爱自己的身心,才能守住我们的头发,重拾自信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