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帕金森病性痴呆:穿越认知迷雾的奇幻探险

作者:刘超群 来源:902病区 发布时间:2025/2/25 10:29:25

69岁的李阿婆(化名),因为四肢僵硬、不自主抖动10余年,加重伴记性差2年余,来到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经过系统的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后,发现李阿婆(化名)竟然是“帕金森病性痴呆”,那么什么是帕金森病性痴呆?

帕金森病性痴呆是指在确诊为帕金森病后,经过若干年,患者逐渐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且这种障碍足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它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障碍、注意力减退、视空间能力下降,而语言功能和定向力相对保留。与路易体痴呆不同,帕金森病性痴呆通常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出现后一年以上才出现认知障碍。

帕金森病性痴呆有下列主要症状:

1、‌运动障碍‌:动作减少和缓慢,从单肢或一侧肢体开始,逐渐影响全身。患者行走起步困难,转弯不灵活,步态慌张,上肢协同摆动减少。精细动作如书写、用筷子等变得困难。

2、‌肌强直和僵硬‌:肌肉呈现僵直状态,肌张力增高,被动活动时呈现“齿轮样”或“铅管样”强直。面部表情减少,呈现“面具脸”。

3、‌静止性震颤‌: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多在安静时出现,手指震颤呈“搓丸样”或“捻珠样”。震颤可随病情加重扩展至全身。

4、‌认知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约15%-20%的患者最终发展为全面认知障碍。认知功能损害以皮质下痴呆为特征,表现为执行功能、注意力、视空间能力减退。

5、‌情绪和心理障碍‌:患者常伴有情绪低落、抑郁等心理障碍,这些情绪问题也会影响认知功能。抑郁状态在女性患者中更为常见。

6、‌语言和吞咽问题‌:随着病程进展,患者逐渐出现口齿不清、流涎,后期可能出现构音和吞咽障碍。

那么有人会问了,帕金森病性痴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

帕金森病性痴呆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因素等综合作用有关。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导致DA(多巴胺)系统与胆碱能系统平衡失调。此外,自由基损伤、氧化磷酸化缺失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帕金森病性痴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药物治疗‌:抗帕金森病药物如盐酸苯海索片、多巴丝肼片等,用于改善运动症状。同时,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片、氟哌啶醇片等,可用于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康复治疗‌:进行步态和吞咽功能的训练,以及痴呆方面的认知训练,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3、‌心理治疗‌: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改善心理异常。

4、‌支持性治疗‌: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认知能力。

5、‌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难以控制的患者,可考虑神经核毁损术、立体定向手术等治疗。

李阿婆经过系统的抗帕金森病性治疗措施后,老人家的四肢僵硬、不自主抖动表现较之前改善。对于帕金森病性痴呆,有哪些预防与注意事项呢?

预防帕金森病性痴呆的重要措施包括保持身体活跃、健康饮食和定期进行认知训练。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或游泳。同时,摄取丰富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限制高饱和脂肪、糖类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定期进行需要动脑的活动,如阅读、拼图、下棋等,有助于刺激大脑,延缓认知功能衰退。

总之,帕金森病性痴呆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但通过综合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