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小张,今年23岁,在小学的时候开始白天就有不可抗拒的短期嗜睡。不分时间、地点都能秒睡,每次发作时持续数分钟,一天可多次发作。随着病情发展相继小张出现夜间失眠、多梦、入睡困难、易醒,并出现幻觉,发作性猝倒等症状,这种情况持续了10年,严重影响学习和社交。近期小张到我院主任医师陈瑶偏门诊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诊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作性睡病。
一、什么是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表现为白天过度嗜睡或快眼动睡眠突然侵入觉醒状态、入睡阶段或醒后有幻觉、伴或不伴情绪刺激诱发的猝倒和睡眠瘫痪、睡眠结构和睡眠-清醒昼夜节律紊乱等,少数可伴有行为异常或暴力性梦境扮演。它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发于15-30岁人群,疾病发作期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甚至酿成意外事故。
二、发作性睡病的症状
发作性睡病的症状多样,除了嗜睡、猝倒、睡眠幻觉、睡眠瘫痪、睡眠紊乱等,还可能合并认知、代谢、精神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发胖。
主要症状有:
1)不受控的嗜睡:
注意发作性睡病的嗜睡情况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不可自我控制而发生的短暂睡眠现象。
2)猝倒:
表现为清醒状态下突然眼睑下垂、张嘴、头部下垂、说话含糊、言语停止、躯干下垂甚至跌倒在地。其机制与大笑时引起的短暂性局部或全身肌肉肌张力丧失有关。猝倒发生时患者的意识是清楚的,能够回忆摔跤的过程。
3)睡眠幻觉:
快要入睡和即将清醒时出现的幻视和幻听,以幻视多见。一般在白天完全清醒状态时不会出现幻觉。
三、发作性睡病目前诊断方法
1.多导睡眠图
多导睡眠图是一种记录夜间睡眠时脑电波、肌电活动等生理指标的检查方法,可以评估患者的睡眠模式和是否存在发作性睡病。如果发现快速动眼期(REM)睡眠增加或觉醒周期紊乱,则支持诊断发作性睡病。
2.日间小睡剥夺试验
通过限制白天的小睡时间来诱发发作性睡病症状,以确定是否存在该疾病。若患者在试验中表现出频繁的嗜睡、猝倒等症状,则可辅助诊断发作性睡病。
3.头颅MRI
头颅MRI可用于检测大脑结构异常,如下丘脑结构变化,这些变化与发作性睡病有关。如果发现下丘脑体积减小或存在其他结构性改变,可能提示患有发作性睡病。
进行以上检查前,应避免摄入咖啡因或其他兴奋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
四、发作性睡病的日常护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睡眠护理:首先夜间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为了白天不至于发作性地进入睡眠状态,要学会主动睡觉。如在等课前趴桌上、躺床上眯一会,大概10-20分钟,可以保证2-4小时不瞌睡。中午再小睡一会儿,这样通过主动的小睡,就保证白天的日间学习、工作、生活不太受影响。
2.运动护理: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3.饮食护理:患者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和饮用含糖饮料,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和高脂肪的食物。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食品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4.注意安全: 患者在发作时可能会出现突然睡眠的情况,因此需要采取安全措施,如避免驾车、高空作业等危险工作,以及在床边安装防护栏,以防止跌倒和受伤。
5.心理支持:患者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
6.避免诱发因素:如长时间的连续工作、缺乏休息、过度疲劳等,以及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和含糖饮料等。
7.积极治疗: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保证病情的稳定和控制。
通过对小张的疾病宣教,小张慢慢的正视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增加运动量,努力去结交朋友,分散注意力,保持规律的作息。渐渐的,他的症状减轻,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但适应了该病的症状,而且在工作、事业上都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因此患者应具备抵抗该病的信心,积极面对疾病,你才是人生的主角,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