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朗朗:坚守一线19载的“心灵修复师”
她,一头短发、骑着单车,干脆利落的言语和动作,浑身撒发出一种健康、阳光的气质;她,平日里话不多,笑起来露出甜甜的酒窝,带给病人无尽的亲切,就像春风,抚慰着患者的心灵;她,用特有细心、爱心和责任心,赢得众多患者的厚爱和肯定,把她当成自己的亲人。她,就是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程朗朗。
自1999年参加工作至今,程朗朗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精神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各类心理疾病的心理治疗以及团体心理治疗的她,经常被患者称为“心灵修复师”。
责任:全程跟进,院外干预
治病救人,是医务工者的日常。而在精神专科医院工作的程朗朗,却有许多的“院外”救治任务。不久前,瑞安市检察院受理的一起案件中,因涉及未成年少女心理救援,急需一名女性心理医生介入心理危机干预,程朗朗义无反顾立刻“上线”。
案件中,一名未成年少女酒后被强暴,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程朗朗了解到,女孩生活在从小没有母爱的单亲家庭,事件发生后父亲因不懂如何处理,将此事告知亲戚朋友协同商量,给女孩造成的“双重创伤”。导致女孩变得不相信任何人,回避所有的亲戚朋友,不语不食,默默流泪,见到男性甚至男医生都瑟瑟发抖。
通过单独治疗,心理辅导,程朗朗从女性角度出发对少女进行母性关怀,取得孩子的信任后启动创伤的评估,通过对少女单独心理治疗,和病房心理治疗师一起采取了对于创伤患者而言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8小时工作之外,她还加上了女孩和其家人的微信,全程跟进,及时做好心理跟踪服务,为案件的办理做好有效心理危机干预。同时她还联合医院相关救助部门,启动医院绿色通道,为这个本来并富裕的家庭减免了部分的住院费用。如今,女孩已经找到了工作,过上了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救人,更要救心。”程朗朗回忆说,“那一双受创的眼神,让人着实心疼,这样的阴影对女孩的心理打击太大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帮助她走出心理阴影,把女孩从心理的泥潭中拉出来。”
程朗朗还担任了鹿城法院的义务心理治疗工作。期间,一案主因夫妻关系不好多年积怨,每次开庭不是吵架就是动手打架,双方经法院工作人员多次协商无法解决,案件拖延多年。程朗朗多次会见双方当事人及父母,不厌其烦、多方协调,从心理角度出发,协助法院成功解决了一例因家庭纠纷引发的离婚案件,夫妻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和平分手了。庭长打来了感谢电话,该成功案例还被法院评定为二十件“年度家事审判典型案例”之一。
援助:真心倾听,重塑心灵
治病救人,没有捷径,唯有勤奋工作、学习和不断的总结。随着工作的深入,细心的程朗朗发现,很多未成年人出现网瘾、考试焦虑、早恋、厌学等心理问题。从此,她便迈出心理干预治疗志愿服务的步伐,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师益友……
“一个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也大,这个时候除身体机能容易出现状况外,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程朗朗表示,她要做的就是让那些患有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疾病的患者,通过心理治疗,重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程朗朗长期义务担任校园心理治疗师,为莘莘学子解心忧。温州某大学一名进食障碍的三年级的女学生,长期处于暴饮暴食状态,却一直对家长和老师隐瞒情况。一次,她因大量进食后剧烈呕吐,迫不得已入院治疗。
程郎朗清楚地记得,刚见面时,女学生面容憔悴,每个星期的访谈都是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她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人,好多年了吃完都去偷偷地吐掉。住大学寝室期间,每次都是乘同学晚自习,一个人在寝室了大吃大喝,然后又乘夜深人静之时,偷偷一个人跑出来,双手紧紧地抠自己的喉咙,把吃的东西全部都吐出来。她说:“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样!”
经过一个学年全程地跟踪治疗,孩子的脸上又挂上红润的笑容,衣服也有了鲜艳的颜色,心灵深处绽放出了最美的鲜花。
关爱:温暖患者,演绎精彩
医生不易,做一名好医生更不易。在程朗朗看来,“好医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医术,还要给病人树立自信。
一住院患者的母亲在其住院期间,突然遭遇车祸并去世,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也给住院患者的心理再次蒙上了巨大的阴霾。得知此事后,程朗朗立即发动全科室医护人员为其捐款,帮助其度过难关。因患者切身感受到了医生的关怀和温暖,康复出院后,患者每年都将家里自栽的瓜果等“绿色食品”,送到程朗朗的手中。从业以来,送给程朗朗的锦旗挂满了整个科室,共计30多面。
程朗朗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服务别人。她坚持做瑜伽十多年,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担任医院瑜伽队队长,和大家一起利用午休时间一起体验身心灵的放松。同时她还是一名健身达人,跑步,游泳,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骑单车上班,不仅环保绿色,还节约了锻炼时间。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简单和平凡演绎成无数个精彩,用无怨无悔的奉献履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