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七医住着一批失控的“学霸” 因为他们的父母平日里这么做的

作者:记者 孙余丹 通讯员 珊超 来源: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18/10/10 11:52:02
失控的孩子,往往来自于焦虑的家庭。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病房里,青少年患者超过三分之二,其中不少是来自初、高中的“学霸”。
常人眼里的“优等生”,为何会出现情绪崩溃?医生在治疗中发现,导致孩子发病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竞争压力,有的是不合的人际关系引发,但他们都有相同的经历:原生家庭出了问题。
image.png
网络配图
长期寄宿学校与父母分离
男孩不仅抑郁还有社交恐惧
成绩在全县排名前20,常常被同学喊“学霸”,小雨(化名)却在上高三前被家人送到了市七医治疗。来院前,他已经休学了一个多月。
image.png
网络配图
17岁的小雨,个头长到了1米75,可被家人带来就诊时,见到生人,他就躲在了墙后。小雨的妈妈说,自己长期在外做生意,这次回家才知道,从高二下学期以来,孩子就连续请假,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里,整日发呆。
接诊医师杨凌凯在治疗后判断,小雨的情绪从早前已有端倪。一开始是轻度躁狂,精力旺盛、说话滔滔不绝、自认为能力高于同龄人,之后开始厌学、玩游戏,病情进一步发展后,出现心情差、生活懒散、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怕与人接触等抑郁症状合并社交恐惧症状。”
 
高知父母要求尽善尽美
孩子却患上强迫症
洗澡时每次挤的沐浴露用量必须一致,叠被子反反复复不能有一丝褶皱,做题目每个数字都要反复看上数十遍......还在上初中的梦梦(化名)突然发现,严重的强迫症让自己好像丧失了学习能力。
image.png
网络配图
杨凌凯医师在接诊中了解到,梦梦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孩子从小就严格教育,要求事事能力求完美。一直以来,梦梦对自己要求很高,在班上的学习成绩拔尖,可正是在一次考试中失利后,被同学们开了个玩笑取笑了下,梦梦开始出现了强迫症,而且越来越严重。
 
父亲严厉专权
孩子抑郁自残
这段时间,上高二的婷婷(化名)休学在医院治疗。在她的手臂上,许多划痕还清晰可见,每一道都是她自己用刀片划伤的。住院期间,锋利的工具被没收了,婷婷发病时,就忍不住用手掐自己,身上又多了许多淤青。
image.png
网络配图
杨凌凯医师说,在婷婷家中,是典型的严厉式教育,父亲要求高,母亲是家庭主妇。婷婷总害怕达不到父亲的要求,考试前情绪就会心情烦躁,她就拿刀片划伤自己。她告诉医生,这种痛的感觉能让自己心情平复。在学校里,婷婷也很少与同学来往。
 
医生说--
没有不是的孩子
只有不好的父母
据医院心身医学科统计,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加,2016年因心理健康问题入院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占1/3,而如今该比例已经增加到2/3。
市七医主治医师陈浩然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表面上看来自学业压力,学校同学、老师等人际关系,社会因素等影响,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与原生家庭有关。
通过长期的病例分析显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问题主要包括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父母感情不和睦、父母有酗酒家暴行为及用多重标准对待孩子。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为例,医生说,很多家长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导致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失去安全感,长大后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
“事实上,父母间的关系、抚养方式、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家庭环境等,都会影响孩子在成长中行为模式的养成。” 陈浩然说。
那么,父母们又该如何为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呢?医生建议,父母要避免失控过激的争吵,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和睦温馨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其次,父母要正视陪伴的重要性,而且要尽量多的给予正确的陪伴。父亲应该为孩子塑造刚毅、坚强的意志,母亲更多的给予细腻的情感,父母的陪伴和输入正确的价值体系,会为孩子的成长带来力量和安全感。另外,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多一些互动和沟通,尽量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别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