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位于瓯海区潘桥的华亭山南麓山脚处,有一家绿意盎然、花木扶疏的医院,那就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公立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从明天起,面积是西山院区的近5倍、开放床位800张的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潘桥院区将正式启用。
新起点新跨越,为打造成为我省精神卫生专科医疗的“航母”医院,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将亮出哪些“独门绝技”?
“独门绝技”之一
“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 率先“领跑” 全省同类医院

传统的看病救助报销方式,群众总是要一趟趟跑。如今,看病救助报销“最多跑一次”率先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落地。该院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推出“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
家住平阳的新农合患者陈先生,近日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出院。他的住院结算清单上显示住院共花费3万元,但他个人只需要支付2000元。其中的新农合基本医保报销费和医疗救助费共计2.8万元,医院直接帮他结算了。
叶先生的家人感到很惊喜,原先要跑民政、残联等部门填申请表、递交材料,且等待救助金的申报、审批、结算的时间还比较漫长,现在“一站式”医疗救助将“跑多次”变为“跑一次”。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陈春棉介绍,在市卫计委的协调下,医院与社保、民政、慈善、残联等部门搭建“救助绿色通道”,将慈善助医、大病救助、残疾补助等救助经费审批权委托授权给市七医,并设立专款专用账户,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实施“一站式”救助。
现在,该院信息科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直接救助结算,减少了工作量和人力,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救助公平、公正。“一站式”服务重点突出“三省两提高”。“三省”:一是省时,减少再次审批时间;二是省力,只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以完成救助结算;三是省钱,免去印刷审批表等相关费用,促进“无纸化”办公的形成。“两提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自该系统启动以来,已服务贫困精神病人3755人次,救助金额约3100万元。
“独门绝技”之二
开展心理分级管理评估 构建“社会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

“丁主任,我们这里有个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请求你的帮助。”半个月前,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丁万涛接到了温州某学校心理辅导员的求助电话。
丁万涛告诉记者,作为温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库成员之一,他平均每个月要接到二三十个求助电话。给他打电话的都是来自学校、机关、社区等单位的心理辅导员。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防治科科长林春燕介绍,2017年,全市上下进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卫生和教育部门20名专家组成了“温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专家库”。
温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三级体系:县(市、区)心理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心理服务站、村居(社区)心理服务咨询室。开展心理分级管理评估,如对居民进行健康宣教,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咨询、干预和心理康复等。
通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已经构建起以心理知识宣传普及为前端、心理问题监测预警为中端、高危人群精准干预为末端的“社会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
“独门绝技”之三
灾后心理危机救援 成“温州特色”金字招牌

“谢谢你们,让我重新拥有活力!”19岁的武警战士小袁紧紧拥抱着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陈策。而一个小时前,处于心理应急障碍状态中的小袁,要离任何一个人2米以外才感到安全。
2016年9月28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北界镇苏村发生山体滑坡。小袁参与了救援工作,没多久就出现了应急障碍。由于他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当心理辅导人员靠近时就会感到不安。于是,隔着2米的距离,陈策对他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不到一个小时,小袁整个人就放松下来,最后还给了陈策一个大大的拥抱。
2008年,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创建成立温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组建了两支心理危机救援小组24小时待命。
2015年,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突发山体滑坡,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第一时间派出心理应急援助队赶赴里东,参与泥石流事件后的心理应急援助工作。队员们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遇难者家属及获救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援助,为患难家属渡过难关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温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也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荣誉称号。
由于专业过硬、良好的沟通交流、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2016年,温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升级为浙南心理危机干预中心。除了温州地区外,丽水、台州等地纷纷来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取经学习心理危机干预业务。可以说,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心理危机干预已经成为“温州特色”的一块金字招牌。
院长寄语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林小东介绍,随着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潘桥院区的全面投入使用,医院的精神专科医疗服务规模将迅速扩大,成为能辐射整个温州地区乃至浙南闽北地区,以精神卫生专科为特色的“大专科而且是强专科,小综合”现代化医院,致力于为温州市及周边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精神卫生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