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孩子厌学怎么办?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26 10:14:26

孩子的厌学情绪,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轻到重,对学习的抵触行为也跟着加重。刚开始,可能是对学习有些倦怠,情绪低落,但在家庭或外界压力下,还是会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这样的孩子在校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人也会变得烦躁不安,多思多虑,容易发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看什么都不顺眼,对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厌烦,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厌学情绪逐渐加重,孩子会觉得学习没有任何意义,学习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作用或好处,反而罢学会轻松好多,离开学校会是一种解脱。他就可能会从心底产生对上课和学习的厌恶情绪,在学校寻衅滋事或被动攻击,出现被休学被退学、离家出走等严重后果。

  孩子为什么厌学?孩子厌学怎么办呢?厌学原因有很多,以下是几种最常见的原因:

  一、动机缺失

  对学习没有求知欲望,需要被动地在老师、父母的监督下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无动机;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用论,对学习的认识消极甚至错误,这是负动机。没有动机就没有动力。

   导致动机缺失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家长本身不注重学习,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潜移默化也会认同这种价值观;有些孩子之前的学习动机建立在父母的肯定、表扬上,当孩子发现自己无论再如何努力都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学习的动机也就消失了;有些孩子遭遇家庭变故,内心被这些变故所充斥着,难以安心学习……

  若父母发现孩子学习动机缺失,可积极反思,寻找根源,针对性帮助孩子获得内在的动力。若觉得打开孩子的心扉有困难,或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安心学习,可及时寻求儿童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让孩子的内心少一些冲突,多一份安宁和平静,帮助孩子自由发展他的潜能。

  二、兴趣转移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处于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看小说、打游戏、上网、早恋甚至黄色书刊,当兴趣逐渐转为这类活动,学习兴趣也就随着降低了。

  孩子将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是因为这些方面满足了他们的部分需要。越是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越容易花更多心思去获取。当父母发现孩子在某个阶段过渡沉迷一类事情,就需要留意了,需要去觉察孩子内心最核心的需求,引导孩子采用更健康的方式去获取满足,而不是沉迷在不良行为习惯中。

  三、缺乏信心

  一些孩子曾经努力过,但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让他们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这便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感现象。

  一个在学习上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往往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有类似的感觉,觉得自己不行、不好、不受人喜欢,这往往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关。若父母经常批评、否定孩子,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与进步,孩子也会这样看待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遇到挫折、失败也容易退缩、自责,而不是充满信心再接再厉。

  四、情感迁移

  孩子的情感容易延伸与发散,当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位教师产生不满,内心充满负面情绪又无力化解时,不听他讲的课以及对抗该课程就成为孩子报复老师常用的一招了。

  五、家庭变故

  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这些缺失的情感很难通过学习这件“苦差事”来得到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