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主人公王猛(化名)考得理科状元
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
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妥妥的别人家的小孩)
《生活大爆炸》中的天才物理学家谢耳朵
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
他甚至还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
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
“控制”
“肆意操控”
还是要给我们家长敲响警钟啊!!
当然
我们不可能不管孩子啊
所以 我们的界限应该在哪里呢
接纳分离,才是爱的最终目的
根据孩子的成长慢慢调整关爱的方式。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逐步减少,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的生活腾挪出空间,让孩子学会独立。
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比如,前天晚上整理好第二天早上的书包;早晨,让孩子下楼去买早点;尝试整理自己的房间;参加家庭大扫除等。多给孩子一些实践的机会,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们要知道,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 他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你们只是负责照顾。”
——《圣经》
放手≠放任,适当地引导、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放手和引导是相辅相成的。父母可以学习孩子的发展规律,这会使得自己不再焦虑,也会帮助我们在精神层面上做到“放手”。
比如,孩子在五岁左右会出现一段语言发展期,那时孩子很喜欢模仿别人说话,甚至带有攻击性:“我要杀死他”“我要把你撕成碎片”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负强化:也就是忽略,只要极其偶尔的的情况,不去理会孩子,慢慢淡化;
正强化:采用更温和的方式引导孩子,在这个情境下还可以说出哪些话来表达感受,并且不让别人受到伤害。当孩子一旦采用正面的方式时,及时采取鼓励的回应。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目送》龙应台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及时调整角色。从孩子的生活中慢慢退出 ,将精力转向发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也能为孩子做出榜样。许多人在做父母之后就是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三流父母做保姆,一流父母做榜样。
父母对孩子的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生活。
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