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阳康”后想出去玩,又担心感染新病毒,矛盾到睡不着……“阳”后心理阴霾,专家给你支招

作者: 来源:温州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3/1/18 16:08:58

1月17日下午2时30分,温州都市报全媒体“抗阳直播间”第七期开播。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普通精神科副主任杨凌凯受邀来到直播间,就“如何赶走‘阳’的心理阴霾”的话题在线和网友互动交流。截至当天下午5时,本期直播帖观看人次超4万。

 杨凌凯目前还担任温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会理事、民进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支部主委、鹿城区政协委员。他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专门设立3条心理服务热线,包括面向社会大众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关心关爱防疫一线医务人员设立的心理专线和海外侨胞心理援助热线,截至目前心理援助和远程心理测评超过25000人次,为基层医护和防控人员进行心理访谈、评估超过1100人次,团体(心理)疏导700人次;进驻各国归国(人员)集中隔离点进行心理评估1300多人次、疏导干预近2000人次。最近一个月,拨打心理热线的咨询者更是居高不下。
微信图片_20230207160823.jpg
 直播中,杨凌凯说,心理咨询的问题主要分为三大类:心境障碍相关问题,以抑郁症为主;神经症相关问题,包括焦虑症、惊恐发作;应激障碍相关问题,包括急性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他传授了“阳”后出现负面情绪时的自我筛查方法,还可以用深呼吸法、保险箱技术、寻找积极能源、使用冥想放松等方法进行自我调适。他提醒,对“阳”的心理阴霾应理性认知,通过广泛获取科学的知识和信息,分散调整注意力,以减轻恐慌感。

从2022年12月20日开始,温州都市报全媒体推出“云”服务——“抗阳直播间”,解答市民关于“防疫”“抗阳”等方面的诸多疑惑,目前已邀请温医大附一院感染内科主任卢明芹、温医大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玉苹、温州市人民医院儿童内科主任姜毅、温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黄建平、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兼中医内科主任池美华、温州市急救中心医务科科长张盖,开展了“身边的人‘阳’了,我该怎么办”“我‘阳’了,药该怎么选”“孩子‘阳’了,要怎么照顾”“老人‘阳’了,如何防重症”“‘阳’康了,我该如何调理”“‘阳’了突发症状,如何急救”等话题直播。“抗阳直播间”开播后受到市民广泛关注,六期直播视频总播放量超过60万次;剪辑的“抗阳快答”短视频,在温州都市报抖音、快手、视频号及掌上温州客户端的总播放量已超2000万次。


网友问答

我已经“阳康”,春节前后是旅游好时机,出门又担心感染XBB变异株,为此睡不好觉,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杨凌凯:逛各大旅行APP,刷微博、抖音、小红书与旅游相关的美景、攻略,浏览美不胜收的风景图片、视频,关注已经在路上的亲友的动态,同时做好攻略,总有一天,你会勇敢地把脚跨出去。



我父母有基础病,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们偷偷在吃安眠药,询问之后得知他们“阳”过之后比较焦虑,这是一种心理问题吗?如何解决?

杨凌凯老年人服用安眠药需谨慎。要秉承科学态度,经专业医务人员评估后,方可确定是否有相关问题,并且酌情考虑是否用药,年长者自行服用安眠药风险比较高。




这个冬天对老年人不是很友好,我老家的爷爷如今仍没“阳”,我不知道过年要不要回家,就怕多个人回家,爷爷就多一分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

杨凌凯关注老年人周围人群的感冒情况,好多无症状感染者做抗原检测、核酸检测阴性,但抗体检测阳性。如果老家爷爷周围的人都被感染,老人不被感染的概率很低。



虽然目前没有发烧了,咳嗽也少了,但是我总感觉做什么事都没力气,提不起劲,这是尚未“阳康”还是心理问题?


杨凌凯在2022年12月9日的媒体见面会上,钟南山院士做了科普,指出目前网络流传的后遗症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国内外各种所谓“新冠后遗症”大量的感受是比较主观的,比如全身疲劳、没劲、压抑、思想不集中,如今还有一个新名词叫“脑雾”,主要是记忆力下降(实则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症症状之一)。钟南山院士指出,相当多的后遗症,是由于感染后精神心理的压力过大造成的。



在新冠恢复期,我老是失眠是怎么回事?

杨凌凯首先寻找原因,到底是急性应激导致的、药物导致的还是心理防御过分关注导致的,或者是精神疾病引起的;其次,确定标准,是否每周3次出现并持续1个月以上;最后,进行认知、药物治疗等。


上一次新冠病毒感染期间,我也是惊恐症发作,没办法呼吸,叫了120送到医院急诊,但在隔天同一个时间段,同样的惊恐症再次发作,我这是精神病吗?

杨凌凯惊恐发作也被称为急性焦虑发作,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惊恐发作往往没有明显诱因,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这是焦虑症的一种,当一个人变得无法控制焦虑、紧张或恐惧时,就可能出现惊恐发作。惊恐发作症状常常与心脏病发作症状相似。因此,对于初次出现突发心慌、胸闷症状者,为了安全起见,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如不及时干预,惊恐发作可能会逐渐发展为惊恐障碍。这时,要及时到精神专科或心身医学科就诊,使用药物或认知行为疗法等进行治疗。



我喜欢囤药,数量还不少,不然没有安全感,这个怎么治?

杨凌凯这是一种强迫症。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什么强迫动作和行为(检查、洗涤、仪式性动作、询问),是否对抗强迫观念(思维、穷思竭虑、怀疑、联想、回忆),是否持续至少3个月。如果有强迫症倾向,需要及时接受干预和治疗。



有没有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可以介绍给没“阳”的人?

杨凌凯:(1)深呼吸法。通过吸气、屏气、呼气三步骤完成一次深呼吸,吸气时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将空气吸入身体,并保持几秒钟,再缓慢将空气从鼻腔或口腔呼出来。反复深呼吸几次,直到感觉情绪平稳了为止。


(2)保险箱技术。这是一种通过想象的方式来完成负性情绪处理的技术,即个体有意识地将积攒的负性情绪“打包封存”进“保险箱”,以此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得以解脱。


 (3)寻找积极能源。这里所说的积极能源指的是能帮助你获得支持感的心理能量,其来源可以是家人朋友,与他人的心理联结可以有效抵御自己的孤独感和无力感。与亲人或朋友做一些积极沟通,通过相互肯定,让自己和对方都能体会到情绪被接纳的感觉,温暖的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减少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4)使用冥想放松。通过冥想,带自己去想去的自然环境稳定情绪。可以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然后回忆亲身体验过的宁静、美好的开阔环境,比如森林、海边、溪旁、山顶、草原,尽可能细致地想象这些环境里看到的景物,比如树木花草、海浪沙滩、蓝天白云;可以想象听到环境中的声音,比如鸟叫声、风声、流水声、海浪声;可以想象环境中的身体感觉,比如凉爽、舒适、温暖等;可以想象这些开阔空间带来的自由和舒畅。当感觉情绪稳定后,就可以睁开眼睛回到现实,继续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