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入冬后,日晒时间渐短,对部分个体而言,寒冷的冬夜可能影响心理健康。
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又称“冬季抑郁症”,是一种与季节变化相关的情绪失调症状。其症状通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焦虑感”“决策困难”“活力降低”“食欲和睡眠增加”等。部分患者可能并无明显沮丧感,而是无力起床做事。
各种因素和应激性的创伤无论发生在任何季节都有可能导致人们陷入严重的抑郁。但是,冬季气候寒冷,阳光微弱,景物萧瑟,这样的情景与一些人受到创伤后的心理世界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相似。因此人们更容易“触景伤情”,由于不能及时排遣消极情绪而最终任其发展成真正的抑郁症。
生物学上,冬季抑郁症的发病无明显的遗传因素。它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昼短夜长、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特别是被称为情绪稳定剂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合成减少),造成情绪与精神状态紊乱。
建议患冬季抑郁症的人应尽可能多到户外晒太阳、进行户外活动:
1. 白天常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上班族可利用午休时间,到户外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和倒走,这样能对脚掌起到刺激与按摩的作用,使大脑的左右半球交替产生兴奋和抑制。
2. 经常听轻松愉快的音乐,参加一些能振奋精神的文体活动。多与朋友谈心聊天,或读些健康向上的书籍,以活跃自己的情绪和思维。
3. 注意加强营养,改善饮食结构,适当多吃一些高热量、有健脑作用的食品以及蔬菜水果,如肉类、蛋类、豆类、香蕉、柑橘、巧克力、咖啡和绿茶都是很好的“情绪补充品”。
4. 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提高睡眠质量。
5. 白天常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上班族可利用午休时间,到户外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和倒走,这样能对脚掌起到刺激与按摩的作用,使大脑的左右半球交替产生兴奋和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