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PART 01面对疫情,过度焦虑会如何
“我妈好像这几天心理出现了点问题,需要向你咨询一下。”一位朋友通过微信向我咨询,诉其母亲这几天极度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各种相关消息,变的敏感多疑、焦虑不安、睡眠变差,甚至怀疑自己可能也感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多次测体温是正常的,没有病毒接触史),感觉嗓子痒、不自主的干咳、胸闷、乏力,并且反复洗手、频繁测体温等表现。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无情的打乱我们生活的平静。随着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的不断增加,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面对关乎生命健康的重大疫情,就像上面那位母亲一样,人们通常会在生理、心理、认知、行为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以下心理应激反应。
1.生理上出现容易疲劳、心慌、胸闷、失眠、食欲差等表现,尤其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尤为显著。
2.心理上出现恐惧、紧张、焦虑不安、抑郁、急躁、易怒等情绪。
3.认知上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混乱、灾难化等。
4.行为上出现静坐不能、意志活动减退、违反社会规则、对抗性加强等。新
PART 02如何避免过度焦虑 减轻疫情伤害
疫情当前,任何人都可能出现上述表现。要理解和接纳自己这样的状态,告诉自己这是面对不正常情境的正常反应,要允许它们存在;也要理解它们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程度会逐渐减轻。其实,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我们的警觉水平,提高人们的适应和应对能力,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但如何避免过度焦虑,保持心理健康,减少疫情的伤害?建议做到以下几点。正确认识疫情,不信谣,不传谣
1.通过权威途径了解疫情的信息,正确认识疫情,不信谣、不传谣。相信通过在政府的科学领导下,采取有效的措施,疫情是可控的。响应政府要求,尽量不外出、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有轻微症状在家隔离观察,有可疑症状就近就医;切莫因为紧张焦虑而手忙脚乱忘记个人防护。
2.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合理安排生活作息。进行适当的室内运动,如跳绳、瑜伽等。
3.如果自己的认知出现“灾难化”,不断担心情况会越来越糟糕,这个时候停下这样的想法。思考如何改变当前的状况,目前自己做了哪些措施。正确认识目前疫情的发展,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我们能做些什么?如何去做?永远要怀有希望。
4.目前春节假期得到了延长,受疫情的影响,我们会长时间待在家中,可能会产生无聊的情绪。这个时候需要改变我们的自动思维,不要只往坏处看。换个角度,这不仅减少了感染他人和自己被传染的几率,更为疫情的防治都贡献一份力。趁着空闲时间,做一做平常没时间做的的事。同时也是难得的与家人相处的时光,不妨与家人多沟通加强感情,
5.如果你的情绪过度的焦虑不安,尝试着做一些正念疗法。调整我们的呼吸,一步一步加深吸气,缓慢呼出。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将注意力带回此时此刻,感受你脑海中出现的思维,情绪等。感受它们的产生和消失、不评判、不排斥,接受它们的存在。当你不用刻意去在意情绪的时候,情绪也会悄然溜走。
6.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免疫力。导致我们产生负面情绪和行为的原因并非应激事件本身,而在于我们对此产生的认知偏差和非理性信念。每天的新闻中,总体来说正面信息多于负面信息,不要因为看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死亡率、治愈率等就将自己陷入恐慌之中,担心自己被感染,害怕疫情难以控制,因此不断产生焦虑情绪。要识别其中有效信息,恐慌和焦虑并不能让你度过疫情、解决问题。鼓励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面对这一切。
PART 03同心同力 打赢这场战“疫”
相信在党和国家的科学领导下,采取强有力措施,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战胜这场疫情。在出现焦虑表现后可通过上述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如果你的焦虑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学习或工作,请寻求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