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护士部分应知应会
一、 预约门诊的服务形式有哪几种?电话是多少?(见迎检手册P5)
二、 各种仪器使用操作方法?心肺复苏(双人、单人)、呼吸器囊、除颤仪、心电监护、吸痰、吸氧等
三、 掌握危重病人(重点病人)的抢救程序
1. 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2.患者自杀后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3.患者发生中毒应急预案及流程
4.患者发生冲动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四、患者入出院以及转出转入护理管理制度及服务流程(护士手册P104-106)
五、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制度及转运流程(护士手册P99、日常工作流程P26-27)
六、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及服务流程(护士手册P97-99、日常工作流程P38)
七、腕带标识管理制度(护士手册P102-103)
病人身份确认流程
病人来院就诊 门诊病人 急诊身份不明病人 如实填写身份信息 挂号室核对病人信息,如有疑问立即加以核实。 腕带内容包括姓名(无名+日期)、性别、年龄(不详)、病历号、过敏史(不详)。如明确身份后,按要求更换腕带。 门诊护士核对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基本信息 凭有效身份证明去挂号室纠正 协助病人纠正纸张错误信息 门诊医生先核实病人的医保卡信息,再为医保病人开处方、各种检查单及住院单
无需住院病人,就诊完毕,离院 需住院治疗者,凭入院单办理住院手续 责任护士核对住院单及电脑上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诊断等信息是否相符 在识别带上注明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和过敏史。(如在住院过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也应随时记录在身份识别带上),并经两人核对无误 佩戴时要求病人口头证实自己的姓名。(对无法沟通的病人,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病人的身份) 在对病人实施任何检查、操作前或转运病人前应核对身份识别带,确认病人身份。
八、口头医嘱、电话医嘱执行制度(护士手册P41-42)
九、自杀、冲动、外跑三防病人的管理制度?
1、目的:加强对三防病人的观察,防止病人意外发生。
2、适应范围:有冲动、自杀、出走等行为的病人。
3、要求:
①三防病人应在病房工作人员监护下活动,并做好床边交接班。
②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24小时观察和记录。
③无特殊情况每半小时记录巡视时间1次。
④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病情有变化,需及时在动态一栏记录其内容并签名,同时进行书面交班。
⑤加强观察病人的夜间睡眠并记录,以进一步有效落实防护措施,确保病人的安全。
十、预防严重自伤、自杀、外跑、冲动、毁物、保护约束病人的具体措施?
(一)自杀预防措施(护士手册P49-50)
(二)约束保护病人预防措施(护士手册P114-115)
(三)外跑病人的管理制度((护士手册P50-51))
(四)冲动毁物预防管理制度((护士手册P51-52))
十一、交接班制度
1、 对于有严重自伤、自杀、外逸、冲动、毁物、保护约束病人进行重点交接班
2、 不能面对病人讲诉病情
3、 进行严密看护,不能离开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
4、 严重自伤、自杀患者必须有专人护理并制定护理计划,必要时给予保护约束,对于已给予约束的患者做好登记单独安置重管室,加强巡视并进行床头交接(内容为约束带松紧度及数目、床褥及衣裤是否干燥清洁),并做好重点交接班和记录。
十二、重管室管理制度(护士手册P122-123)
十三、病人分级管理制度(护士手册P46-49)
十四、严重自伤、自杀、外逸、冲动、毁物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及处理预案及流程(应急预案P3、P6、P13
十五、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护理措施及;及流程(护士手册P49)
危重病人护理操作流程
制定护理计划,解决病人现存或潜在护理问题 危重病人 置于抢救室 心跳呼吸骤停 安置适宜卧位 通知本科医护人员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处理:吸氧、吸痰、心电监护 CPR、气管插管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准确给药 监护室 死亡
尸体料理
太平间 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有异常及 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十六、危重病人(重管病人)床头交接班制度?如何评价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
危重病人交接班制度
认真做好交接,当班者必须在交接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写好日夜交班报告及各项护理记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遇到特殊情况应详细交待。
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0-15分钟到病房,了解所管病人病情,阅读病室日夜班报告、护理记录、交班记事本,在交班时重点掌握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
凡属危重抢救病人,在抢救过程中,应按规定作好各项抢救记录,若因抢救来不及记录时,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抢救完毕作好急救、抢救药品、器械的及时消毒、检查、补充。交接患者要求(护理质量):(1)交接时应保护患者的隐私,各专科护理执行情况病人的病情不在病人面前说。(2)患者卧位舒适,重症护理、基础护理到位,(皮肤清洁、干净、无异味,无污迹、各种管路通畅,仪器运行正常)(3)患者穿刺点处皮肤情况,静脉治疗药物名称、剂量;输液滴速、泵入药物速度、维持时间等。(4)患者病情:危重、抢救、衰竭,有特殊病情变化及观察项目;掌握①生命体征变化、特殊检查;意识状态、危重抢救、心电监测和呼吸机使用患者的观察项目、机械通气的参数;②各种急查化验回报情况,异常参数;③病人病情变化准确时间,抢救治疗用药及效果等。
十七、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护士手册P44)、输血查对制度(护士手册P44-45)、饮食查对(护士手册P45-46)、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护士手册P45)
十八、危急值管理制度?危急值报告流程?危急值项目及范围?
十九、跌倒、坠床、噎食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P5、P11) 、跌倒、坠床、噎食等意外事件的预防措施?(护士手册P79-80)
噎食的预防
对噎食的护理应以防为主,主要措施有:(1)密切观察病情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有无吞咽困难;(2)如果患者有药物不良反应,吞咽发射迟钝,应给与软食,必要时给予半流质或流质;
(3)加强饮食护理,对吞咽困难的患者,应专人守护进食或喂食,对抢食及暴饮暴食的患者,应单独进食,适当控制进食量,并帮助其改变不良进食习惯。
二十、压疮评估方法?压疮的护理措施?压疮的报告流程?压疮的处理流程?(护士手册P80-83)及压疮资料
二十一、医院护理人员的配备、聘用及考核制度?(护士手册P34)
二十二、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二十三、各班岗位职责(详见科室规定)
三十四、护理管理制度多少时间培训一次?
答:全院护士每年培训一次。
三十五、护理部是否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内容是什么?
答:有与科室签订护理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内容见下:
护理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了提高我院护理业务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特制定2013年度护理工作目标责任书。
认真贯彻《医疗机构条例》、《护士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献血法》等法律规定,依法执业,护理人员合法执业率达100%。
一、护理质量目标
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具体护理质量的各项目目标如下:
1.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专科护理合格率≥90%
3.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
4.分级护理合格率≥90%
5.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90%
6.急救物品、器械完好率100%
7.住院病人自杀死亡率≤0.2‰
8. 住院病人自伤行为致残率≤0.2‰
9. 住院病人擅自离院发生率≤1‰
10. 住院期间保护约束使用率≤10%
11. 消毒隔离合格率≥90%
12.院内压疮发生率0(特殊患者除外)
13.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发生率≤2‰
14.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为100%
15.护士规范化培训率完成达100%
16.护理事故为0
17.健康教育覆盖率≥90%
18.护士基本技能考核平均成绩≥90分
19.护士基本理论考核平均成绩≥80分
20.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90%
21.制度落实合格率≥90%
22.病区环境合格率≥90%
23.护士行为合格率≧90%
全体护理人员齐心协力履行其职能。
考核办法:每月自查一次,并写好自查报告,每半年集中考核一次,七月上旬对上半年的工作进行督查一次,年底全面考核。
二、护理质量管理组织
1、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2、科室实行护士长、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组长、成员三级管理。
三、护理质量管理员职责
1、在院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的领导下,监督、检查各项护理质量标准、措施的落实情况。
2、每月针对本科室的护理质量标准进行自查,按要求记录,将结果上报护理部。
3、每季度组织召开各质控小组会议,进行本季度各质控小组的工作总结。
4、根据各层次检查后的反馈意见,分析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提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并组织落实。
5、定期向上一级质量管理小组和有关部门汇报工作情况,提供材料或提出建议。
6、护理质量管理员根据要求记录质量跟踪本,记录内容包括各层次检查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价及上月各质控小组自查结果的反馈,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并对重点问题有持续质量改进项目。
7、履行医院及上级部门布置的其他任务。
三十七、紧急人力资源调配方案(护士手册P65-67)
三十八、护理单元药品管理规定(护士手册P92-93)
三十九、药品储存注意细则(护士手册P94-95)
四十、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护士手册P95-97)
四十一、薄弱环节、重点环节的护理管理制度?(护士手册P87-89)
四十二、对患者病情的回答,主要包括哪些?
答: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处理经过、目前主要病情、阳性实验室结果、主要护理问题、护理观察要点等。
四十三、我院护理检查标准有哪些?
答:基础护理、分级护理、专科知识、危重患者护理、健康教育、消毒隔离、制度落实、病房环境、患者安全、急救管理、药品物品仪器管理,另外有特殊科室的质量检查标准:急诊科、MECT室等。
四十四、护理不良事件包括哪些?报告流程?
不良事件包括:给药错误、跌倒、压疮、意外拔管、药物外渗引起不良反应、自杀、走失、烫伤、患者受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