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点亮特殊患者的生命之光

作者:陈素玲 来源:中国人口报 发布时间:2023/5/15 14:58:58

“护”是药液配比的精准,是一针到位的静脉通路,是监护仪上数值跳动的关怀;“士”是危难之际的自告奋勇,是没有硝烟战场上执甲前行的使命与担当,是黑暗中最温暖的那束光。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浙江省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探访这些守护特殊人群的“当衣天使“背后的故事。

保持微笑,用爱融化心中坚冰

“你们出去,我不吃,我没病,吃什么药。”在精神综合三病区,入院不久的徐大爷正声嘶力竭地喊着。护士陈亚静说,徐大爷已“反复耳闻人语、猜疑言行紊乱25年”,此次因不规律服药导致病情加重而入院治疗,如何让老人按时服药成了医护团队急需解决的问题。

此刻,陈亚静和同事们正耐心劝说老人服药。不料,一杯水迎面泼来,陈亚静和同事的面部、工作服都被打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陈亚静依然保持微笑,继续对老人进行劝导。在徐人爷态度有所松动的情况下,陈亚静迅速将药递给他,帮他往杯子里倒满了温开水,又随机会开服药话题,徐大爷不知不觉就把药吃完了。

“这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是极其平常的事,我们还曾经历过患者朝我们吐口水、吐痰,故意打翻仪器,巡视病房时无故拉扯等情况。刚开始时我也曾因委屈难过偷偷哭泣,后来我新渐爱上了这份事业,虽然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但是我也收获了成长。”陈亚静说。


因病施“护”,将学堂搬进病房

在老年精神科里,一位自发苍苍的““老师”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课,而认真聆听、不时与他进行眼神交流的,不是学生,而是护理人员。

原来这位老人退休前是科学老师,两年前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精神科护士长陈艳在对其护理过程中发现,老人喜欢为他人传授专业知识,在教育他人时情绪趋于稳定,也能积极配合各种治疗。于是陈艳决定采用“学堂”模式来配合常规药物治疗。

“科室特地为老人搭建了一个教学区域,老人每天规律“开课”,护理人员认真听讲。这种良性互动能够帮助患者重新构建身份认同,使其病情得到好转。”陈艳表示,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以心相待,帮患者重燃希望

王女士因为家庭和工作上的压力,常常感到孤独,缺乏社交的勇气,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和焦虑症。刚入院时,她对治疗表现得很抗拒。

护理人员发现王女士对花草树木很感兴趣,就特意在她的床头摆上了一些花草,还常常跟她唠家常。“护士,我想早点康复。”坚持多日后,大家终于等来了王女士的回应。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护理,王女士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她激动地说:“护理人员所做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他们如同阳光,帮我照亮了前行之路,让我有了重新开始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