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你看起来那么活泼,一定是个e人吧?”“你这么内向,一定是个i人吧?”生活中我们常常发出此疑问,那么到底什么是“i人”和“e人”?
凯瑟琳·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在荣格心理类型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开创了一个人格评估模型-“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简称“MBTI”。
MBTI将人格特质分为:
能量获取途径:内倾(I)-外倾(E)
注意力的指向:感觉(S)-直觉(N)
决策判断方式:思维(T)-情感(F)
采取行动方式:判断(J)-感知(P)
i人不等于社恐
人们常常认为“e人”(外向)就是“社牛”,“i人”(内向)就是“社恐”,事实上话多的人不一定就是社牛,容易害羞的人不一定是社恐,内向性与对他人的恐惧并无直接关联,我们常说的社恐在医学上其实称为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缩写SAD),是指一种或多种在社交环境、公共场合中所表现出与情境不相符的强烈恐惧和(或)焦虑及回避行为。其典型场合包括公开演讲、会见陌生人、在他人注视下操作,或使用公共卫生间等。
核心特征是显著而持续地害怕在社交场合、公众面前陷入尴尬或出丑的场景,回避社交。他们往往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什么是i人和e人?
所谓的“e人”其实是外向者从外部世界获取能量,他们喜欢热闹、喜欢与人交往,通过社交活动来充电。e人在人群中往往如鱼得水,能够迅速与他人建立联系,享受团队合作的乐趣。但是“i人”则与“e人”完全相反。
“i人”(内向者)倾向于从内心世界获取能量,他们喜欢独处、思考,享受与自己对话的时光。在社交场合中,他们可能会感到有些疲惫,需要更多的个人空间来恢复精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向者不善社交,只是他们更喜欢在少数亲密关系中深入交流。也可以说i人所谓的社恐其实并不是社交恐惧症中表现的焦虑回避行为。并不代表i人没有社交能力,它更多的是指人的性格偏向于内向。
当然无论是i人还是e人,这都只是一个标签,没有孰优孰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是看到自身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