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亲人去世后心情不好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作者:黄旗 来源:301病区 发布时间:2024/9/23 19:04:16

人生就像一列行驶的火车,不是每个人都会陪我们走到终点。一生之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失去,其中失去亲人是人生的一种巨大丧失,而丧亲之痛引起的剧烈悲伤、情绪不佳,其实并不是抑郁症,而是一种哀伤反应。

什么是哀伤反应?

当我们失去生活中重要的人时,会体验到哀伤的情绪。哀伤反应是对悲伤情绪的自然流露,是对离世亲人的不舍情感表达。伴随哀伤反应的通常包括情绪、认知、行为及生理等三个方面的表现。

情绪上通常表现为难过、悲伤、压抑、孤独无助、麻木、内疚与自责等。面对失去人生中如父母、爱人、子女、友人等重要角色时,丧亲者会悲痛欲绝,沉浸在悲伤的世界里,无法接受现实,不愿接受亲人永远的别离,感觉恐惧、孤独、无助。有些人常常因自己对逝者生前不够关心、不够好,未及时关注、就医等事,感觉强烈的自责内疚感,认为自己没尽到责任。

认知上存在不相信、不真实感,强烈的无助感,对周遭失去信任,内心深处无法接受亲人死亡的现实,感觉逝者仍然存在。

生理上可能会有失眠、食欲下降,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加重本身的心血管等基础疾病。行为上丧亲者会常常反复回忆逝者,梦见失去的亲人,也可能避免谈论或接触有关失去的亲人相关的事物,自我封闭。做事心不在焉,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反应麻木或迟钝,常胡思乱想,觉得不真实,感觉活在梦里一样。

正常的哀伤反应,在得到适当的表达后,一般悲伤情绪在36个月后会逐渐平复。如果哀伤情绪太过强烈和痛苦,未进行或未完成有效的哀伤过程,哀伤成为持久性的创伤,会持续性关注与逝者相关的各种事情,持续性的内疚、愤怒、负罪感,感到空虚、情感麻木。悲伤的情绪无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缓解,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因极度哀伤,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社交等,则要考虑是否存在“延长哀伤障碍”。

如何走出悲痛的情绪?

·接受亲人离去的现实,充分的表达悲伤

通过各种悼念、祭奠仪式,让人直面失去,表达哀伤。完成与对逝者的告别,宣泄因失去、死亡带来的各种情绪。

·寻找周围新的支持系统

生离死别对任何人都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如果周围能有家人、朋友、同事的陪伴、倾听、支持,我们哀伤的情绪能充分的宣泄,获得一定的情感支持,建立其他新的关系,更加有助于我们走出悲伤。

·学习区分正常和异常心理反应 必要时及时求助专业人员

如果我们的情绪反应超出正常,此时就需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