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小可是一个确诊“双相情感障碍”的高中生,在长期规律服药及门诊定期随访下病情控制稳定。开学前的随访,其母亲反应她入睡困难,九点躺到床上,凌晨才睡着,经过仔细询问,小可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后看短视频到凌晨才入睡,入睡后可安睡至中午才醒来。
为什么我们爱刷短视频
这跟我们大脑的多巴胺奖赏系统相关,多巴胺是一种与愉悦感和奖赏相关的神经递质。当我们刷短视频看到有趣的内容,大脑就会释放出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的产生会让我们感到快乐,从而增强我们继续刷短视频的行为。相反,当我们放下手机后,没有多巴胺的刺激,我们会因此感到失落、无聊、痛苦、不安、甚至暴躁。现在是大数据时代,精密的算法机制使得短视频平台会不断的推送我们所感兴趣的视频,这种持续的、高强度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刺激大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让我们沉浸其中,越刷越快乐。
常刷短视频会带来哪些危害
对大脑持续的、高强度的刺激,会逐渐拉高大脑对信息刺激的耐受阈限值。比如刚开始刷5分钟就能满足,时间一久可能需要20分钟才能满足。一步步地沉迷,一次次延长使用时间,长此以往会对孩子语言发展、情绪管控、睡眠治疗甚至是生长发育等方方面面产生不良影响。
1. 破坏注意力和丧失对学习的乐趣
你有没有发现,经常刷短视频,自己变得越来越没耐心了,超过十分钟的视频都看不下去了,更别说阅读长篇的文字。短视频的信息碎片化,话题转换快,获取便捷,让人的思维长时间处于快速运转的状态,大脑习惯了短视频平台上不断变化的信息,我们会难以适应生活中需要长时间专注的活动,比如阅读、写作业及处理工作等,且变得无法忍受无聊。
2. 影响睡眠
睡前刷短视频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因为大数据时代下的短视频能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和兴奋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令大脑皮层兴奋,加快呼吸和心跳,从而影响睡眠,同时,手机屏幕发出的光,会影响褪黑素的生成,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治疗不佳。
3. 焦虑抑郁风险
短视频内容丰富,可以说过度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在短视频里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性,也对自己生活感到了苦闷和迷茫,这可以参考社会比较理论。平行比较有助于形成更为真实和客观的自我认知,下行比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尊心和满足感,而上行比较则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引发自我贬低和挫折感,当然也可能会促使个体努力提升自己,然而这些很难避免带来更多的焦虑抑郁的风险。
4. 影响学习(影响孩子的语言、读写与认知能力)
短视频的内容通常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性和深度,让大脑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众多研究证明,每天独自使用电子产品超过1小时的孩子,其大脑白质发育水平远低于其他儿童,大脑白质正是影响语言、读写与认知等学习能力的重要物质,而孩子出现明显的认识和学习缺陷,会不利于其身心发展。
如何戒掉短视频的瘾
1. 直接卸载短视频APP,最简单、最直接的防范就是物理隔绝。然而对孩子来说直接实施物理隔绝并不容易,可以在与孩子充分的交流基础上设置和使用“三控制”约定,让孩子有平等的参与权和讨论权,能更好的将约定试行下去。
① 控制手机的使用时间,包括手机的使用频次,手机使用时段及手机使用时长;要精明载明,量化管理及量化执行,每次使用时手机前设定闹铃,到点即止。
② 控制使用手机的地点;
③ 控制使用手机的内容,家长要给孩子明示可以看和不可以看的内容,尽量减小不良信息对孩子的影响,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2. 培养兴趣,开展多样化生活
培养广泛的健康的兴趣爱好,用运动、阅读、社交等多样化的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减少对短视频的依赖,让自己没有太多的时间玩手机,一段时间后,自然能解除手机瘾。
3. 寻找合适的减压途径
压力大时可以找朋友好友倾诉,或者通过运动、接触自然、冥想等方式解压。
4. 积极寻找外部帮助
当你发现自己难以摆脱短视频成瘾,可以寻求家人、朋友、老师的帮助,必要时也可以寻找心理医生的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