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开学,你准备好了吗?适应障碍的那些事

作者:陈聪聪 来源:优抚一病区 发布时间:2024/12/18 10:11:27

一到开学季,门诊出现了很多父母陪同的小患者,父母普遍反应孩子突然变得闷闷不乐,愁眉苦脸,不愿意沟通,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而小媛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在私立寄宿学校就读初二的小媛在接到了开学通知后,逐渐出现了心情低落、兴趣减退、莫名烦躁、脾气变大、睡眠变差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她被确诊为适应障碍。

1.什么是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明显的生活改变或者环境改变时产生的,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适应障碍多有应激性生活事件导致,比较典型的有转学、升学、离婚、失业、退休等,发病往往与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心理素质、心理应对方式等有关。

2.有哪些常见的临床表现?

患者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内,通常会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包括抑郁、焦虑或烦恼,感到不能应对当前生活或无从计划未来,有失眠及躯体相关功能障碍,如头疼、胸闷、心慌等,社会功能或工作受到损害,有些可能出现暴力行为。儿童可表现为尿床、吸手指等退行性行为,以及无故出现躯体不适感等含糊的躯体症状。青少年则通常有逃学、打架、说谎、盗窃、离家出走等行为表现。成年人常表现出抑郁、焦虑、沮丧、消沉伴睡眠障碍,食欲变化等情绪症状。

3.哪些原因易导致青少年适应障碍?

青少年中,新入学、转学的学生更容易产生适应障碍,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

1)孩子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经验,不知如何与陌生人交往。

2)孩子性格较内向自卑、敏感多疑,遭受过人际关系上的打击,甚至校园霸凌。

3)父母缺乏引导,如暑假期间过于松懈,作息紊乱或者不同教养者管教方式不一致。

小媛平时在家教依恋父母,开学后需要住校,加上学业压力大,导致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出现了抑郁不安的情绪、睡眠差的生理现象,以及由“不想上课”可能发展出的拒学——这是社会功能受损的行为表现。

4.发生适应障碍,怎么办?

1)治疗目标:消除应激源,对于症状较轻的适应障碍患者,在转换环境或者消除应激源后,精神症状可逐渐消失。也可以提高处理应激的能力,恢复病前的功能水平,防止病情恶化或慢性化。

2)重点以心理治疗为主,解决患者心理应对方式和情绪管理方法、发泄的途径问题等,根据患者症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诱因、人格特点、日常应对方式在发病中的相对作用及应激源对患者的意义等诸多方面因素,酌情采取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短程动力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

3)情绪症状较为明显者,如若在开学1-3个月内,孩子仍存在着明显的情绪症状和生理功能障碍,并影响到日常生活,可来院进行专业咨询诊疗,采用药物治疗,可以较快的缓解情绪症状,为心理治疗提供合适的环境。

5.家长能做什么?

1)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态度真实,诚恳。

2)鼓励孩子与同学、好友保持联系,获得同伴支持与心理过渡。

3)帮助孩子熟悉新环境、认识新同学,获得与新环境的链接感。

4)想办法帮孩子放松自己,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共同的娱乐放松活动,拉近亲子距离,以更好陪伴、理解孩子。

5)和孩子商讨学习目标,合理制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