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你是否想过,睡梦中的自己竟会做出一些离奇举动?这或许就是异态睡眠在作祟。异态睡眠指睡眠期间出现的非正常行为或生理现象,涵盖多种类型,成因复杂,不过别担心,应对方法也不少。
一、异态睡眠的“神秘面目”
(一)非快速眼动睡眠觉醒障碍
常见的有睡行症,也就是梦游。患者会在睡眠半途突然起身行走,还能做些如开门、喝水之类的简单动作,可一觉醒来,对夜间这趟“出游”毫无印象。夜惊也属此类,多发生于儿童群体,孩子睡着睡着就会惊恐尖叫、大哭大闹,满脸恐惧,旁人想叫醒他们都难。
(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正常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身体肌肉处于麻痹状态,可这类障碍患者却把梦境“演”了出来,梦中与人争执,现实里就拳打脚踢、不停翻滚,自己受伤不说,还可能殃及同床之人。这一障碍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或是心理压力太大“压”出来的,睡眠环境不佳、脑部有病变等也脱不了干系。像睡眠医学科近期接诊的一位患者,常做噩梦,梦境里战况激烈,现实中就手脚并用,甚至滚落床下撞伤脑袋,最终确诊为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
二、实用应对“秘籍”
(一)营造优质睡眠小天地
卧室光线过强、噪音嘈杂,都容易干扰睡眠诱发异态行为。不妨装上厚窗帘,再备上遮光眼罩,双重保障阻拦光线;塞上耳塞,开启白噪音机,把外界的嘈杂声挡在门外,让卧室变身静谧的“睡眠舱”。
(二)筑牢安全防线
仔细排查卧室安全隐患,尖锐摆件、桌椅等可能制造“伤口”的物品统统搬走;床边装上防护栏,睡低床并在地面铺厚地毯、床边围软质防护垫,多重防护,即便患者发作,也能最大程度避免受伤。
(三)睡前舒缓仪式
睡前 1 - 2 小时泡个热水澡,温热的水包裹身体,促进血液循环,身心的疲惫与紧绷就随着水汽一同消散。再花5 - 10 分钟做几组深呼吸,缓缓吸气让腹部隆起,慢慢呼气将杂念排空,情绪稳了,入睡更轻松。
(四)调整睡姿有妙招
若患者仰卧或俯卧会加重症状,不妨在睡衣背部巧妙缝个网球,翻身到这两个姿势时,异物感袭来,自然就会改侧卧,减少发作频次。
(五)注入心理能量
患病后,患者难免担忧自身安危或害怕伤到家人,焦虑情绪蔓延。家属这时就得化身“暖心树洞”,多唠唠嗑,耐心科普病症知识,让患者心里有底,压力也就慢慢退散了。
了解异态睡眠,巧用应对方法,就能为安稳睡眠保驾护航,把每夜都变成舒心的甜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