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小李,一个住院已久的年轻人。他已经在医院里待了快一年了,每天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在病房的窗边,盯着窗外的蓝天发呆。你可能会问,小李在想什么呢?其实,他脑子里正上演着一出出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脑内小剧场”。
一、蓝天背后的故事:希望、失望与希望的续集
小李刚入院时,内心还是充满了希望。他觉得,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自己一定能走出抑郁,重新开始生活。他甚至开始幻想,等自己康复了,回到工作岗位,跟朋友们一起笑谈风声,甚至可能还有一段甜甜的恋爱在等着他。
可现实很快给了小李一记闷棍。病情时好时坏,药物的副作用让他夜不能寐,心理治疗又让他重温那些不堪回首的痛苦回忆。渐渐地,小李的心里开始生出一片乌云,笼罩住了那片曾经明亮的蓝天。
一天,小李的主治医生走进了他的病房,看到他依然在窗边发呆,眼神空洞。医生拍拍他的肩膀,温柔地说:“小李,我知道现在的你很痛苦,但你并不孤单。我们都会陪着你,不论这条路有多长。”
医生的话似乎让小李的内心有了一丝松动,他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亮光,那片蓝天似乎也一下子离他更近了。
二、抑郁症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你以为抑郁症只是“情绪不好”或者“心情不佳”,那你可就错了。抑郁症可是一种正儿八经的精神疾病,它的主要表现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活动力下降。对于像小李这样的患者来说,每天都像是在跟一团乌云斗智斗勇,那片蓝天好像总是那么遥不可及。
三、抑郁症的“招牌”表现
1. 心境低落:情感的“黑洞”
抑郁症患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情绪长时间处于低谷,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严重时,他们甚至会觉得每天都生不如死,觉得自己就是个“废人”。这些情绪通常在清晨最为严重——说白了,早晨的闹钟不仅叫醒了人,还叫醒了所有的负能量。
2. 思维迟缓:大脑的“龟速模式”
你有没有试过在大脑宕机的状态下写作业?抑郁症患者的日常就像是大脑一直卡在龟速模式里。他们的思维能力变得极其迟缓,反应慢、记忆力差,连简单的对话都可能变得困难重重。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跟抑郁症患者交流有时简直像是在和慢动作电影里的角色对话。
3. 意志活动减退:生活的“暂停键”
抑郁症还会让患者变得懒洋洋的——不是那种“偶尔赖床”的懒,而是连起床都不愿意的懒。他们不想与人社交,整天只想窝在床上,什么也不做。严重的患者甚至会进入“抑郁性木僵”状态,不言、不语、不食,仿佛按下了生活的暂停键。
四、抑郁症患者的“正确打开方式”
那怎么才能帮助像小李这样的抑郁症患者呢?简单说,就是多听、多关心、少说教。
1. 不要压制情感:让情绪自由飞翔
不要试图强行压制抑郁症患者的情感,逼他们“想开点”或者“积极一点”。相反,你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鼓励他们把内心的负面情绪表达出来。特别是对于那些思维迟缓的患者,和他们交流时要放慢语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表达。
2. 确保安全:远离危险
抑郁症患者常常伴有自杀倾向,因此护理时必须特别注意他们周围的环境,避免接触危险物品。最容易放松警惕的时间段,比如清晨、假期或病情好转时,反而是最需要高度警惕的时候。
3. 改善生活质量:让生活多一点温暖
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失眠、食欲不振,还容易便秘。在护理时,可以通过增加日间活动量、播放轻柔的音乐来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饮食上,选择患者喜爱的食物,同时保证他们的营养摄入。如果患者感到自我价值极低,不愿吃饭,可以鼓励他们帮助他人,以此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4. 阻断病情反复:永远别放弃希望
即使病情好转,也不要让患者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帮助他们设定康复目标,鼓励他们多参与社交活动,唤起心理满足感。通过讲解抑郁症相关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记住,抑郁症患者的康复之路虽然漫长,但只要有希望和支持,他们一定能走出来。
五、蓝天,永远在等你
小李的故事告诉我们,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误解和忽视。对待抑郁症患者,我们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理解、关怀和耐心。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伸出援手,就能让抑郁症患者看见那片属于他们的蓝天。
参考文献:
[1] 王晨,许冬梅,邵静,等.精神科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专家共识[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8):2181-2185.
叶梅青,刘茜,叶翠媚.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抑郁症住院患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 2022,17(17):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