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瓯海的黄奶奶生长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一直是很勤俭、节约,但是家里还是打理得井井有条。由于去年老伴的离世,对她的心理造成冲击,使她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黄奶奶变得爱捡外面的东西回家,她独自住在92平米的老房子里,堆着她从各处捡来的纸板、塑料袋、各种空瓶子、旧衣服,甚至是一些塑料餐盒等。
儿子看到此情景感到非常的不解,母亲之前不是这样的人,现在老了怎么变成这样子,于是想把家里的东西都收拾出去,对母亲说:“这些东西都该扔了,这样子哪里还是家,都成废品场了。”母亲道:“你不懂,这些东西都有用,以后会派上用场。”儿子发现了母亲的异样,心想会不会得了“囤积症”呢?
那么什么是囤积症呢?囤积症是一种以持续难以丢弃或舍弃物品为特征的心理障碍。这种行为通常是由于对物品产生了强烈的依恋和恐惧,害怕失去这些物品会带来情感上的痛苦。
囤积症又有什么特征呢?
(1)有过度收集物品:通常会收集大量物品,且难以舍弃或丢弃这些物品,即便它们价值低微或无价值,他们都愿意堆着。
(2)决策困难:他们对处理这些物品时,往往会决策不下来,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总是觉得这些物品终会有用到的时候。
(3)情感依赖:对其所囤积的物品有强烈的情感依赖,认为这些物品与其自我认同密切相关。
(4)空间受限:由于物品过多,家里的生活空间会完全被挤占,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照成生活的诸多不便。
囤积症的诊断标准: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囤积症的诊断标准包括:
(1)持续难以舍弃或丢弃物品,无论其实际价值如何。
(2)由于难以舍弃物品,导致生活空间的明显拥挤和功能受限。
(3)囤积行为导致显著的心理困扰或社会功能障碍。
(4)囤积行为不是由其他心理障碍(如强迫症、抑郁症等)引起。
因此,要确定是否患有“囤积症”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如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等。在那里,专业的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专业的治疗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