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成长节奏和学习方式。当孩子渐渐长大,逐渐形成自我意识,有自己的思考和决断时,亲子关系往往会因为不时的分歧而陷入紧张的局面。
初中生小N,小学阶段成绩优异。小升初的那个暑假,他想要一部手机,父母满足了他,但他迷上了网络游戏。进入初中,由于沉迷游戏,小N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责罚他,没收手机,家里还安装了监控监督他学习。小N开始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听从父母的安排,认真上课,认真完成作业。可渐渐地,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太压抑,简直透不过气来,几次和父母协商无果,便没了学习的兴趣,不断请假和逃课。
高中生小Z,原本是一个听话、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他爱好体育,尤其喜欢篮球,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然而从高二开始,小Z与父母因就业选择问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小Z开始厌学、逃学。小Z的父母认为,他将来应该去做医生,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工作稳定、收入高。而且,小Z的舅舅是医生,以后可以在职业道路上指导他。小Z则坚持自己不喜欢医生工作,喜欢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而且他认为,自己的工作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要靠自己努力。就这样,双方都不肯妥协。
上述案例展现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因不同观念和期望而产生矛盾,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那么,引导家长正确认识亲子关系发展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采取科学的教育对策,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呢?
孩子在初中阶段,与父母的关系处在矛盾积累初期。初中阶段的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性的增强,很多决定都想自己来做。对于父母的唠叨,他们开始感到厌烦;对于父母的决定,他们有时不太愿意妥协。在这个阶段,如果父母放任自流,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如果父母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恶化。因此,建议初中生父母既不要唠叨,也不要粗暴责罚,更不能放任自流,要学会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工作,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成就和辛苦,在与父母共同体会喜悦和艰辛的过程中,感恩父母,理解父母。
孩子升入高中,此阶段的亲子关系处在矛盾积累期。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显著发展,独立性显著增强,他们想自己作出决定,且对于父母的干预不太愿意妥协。对于孩子的变化,不少父母在心理上往往缺乏准备,甚至认为孩子“不孝”,继而责怪孩子。在这一阶段,父母应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特别是关于孩子未来的事情,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如果发生矛盾要及时处理,避免亲子矛盾激化。因此,建议高中生父母在面对孩子择校、择业、交友等攸关孩子未来的事项时,不要包办代替,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共同作出决定,这样才能避免家庭矛盾,继而避免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在面对非原则性的事项时,父母应该尊重理解孩子,并可视情况作必要的妥协。
在亲子关系中,沟通是连接父母和孩子心灵的桥梁。但有效的沟通并非是父母单方面的说教,而是双向的互动交流。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无论是快乐还是烦恼,都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话语被重视。同时,也要坦诚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受,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出发点和背后的爱。这种平等、尊重的沟通氛围,能够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孩子也更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作为父母,我们要放下自己的焦虑和期待,蹲下身来,用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与挫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与他们一起共同书写美好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