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尿常规检查是体检和疾病诊断中最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初步判断泌尿系统、肾脏、肝脏等器官的健康状况。本文将带你了解尿常规11项检查的具体内容和临床意义。
一、 尿液外观
颜色:正常尿液为淡黄色,清澈透明,也会随着饮水量、活动、饮食的改变而略有不同。颜色异常可能提示疾病,如深黄色提示脱水,红色提示血尿,乳白色提示乳糜尿等。此外,有些药物也可以引起红色尿,如氨基比林、苯妥英钠、利福平等,因此发现血尿时一定要首先排除这些干扰因子,结合临床,寻找病因。
透明度:正常尿液清澈透明。浑浊可能提示尿路感染、结晶尿等。
二、 尿比重
正常值:1.015-1.025
临床意义:反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尿比重增高提示脱水、糖尿病等;尿比重降低提示肾功能不全、尿崩症等。
三、 尿酸碱度(pH值)
正常值:4.5-8.0
临床意义:反映体内酸碱平衡状态。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pH值降低提示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pH值升高提示碱中毒、尿路感染等。
四、 尿蛋白
正常值:阴性,24 小时尿中蛋白总量小于 150 mg,其中白蛋白不超过 30 mg。
临床意义:
生理性蛋白尿:
1.功能性蛋白尿:机体精神紧张、剧烈运动、低温刺激,多见于青少年。
2.体位性蛋白尿:卧位时阴性、站立过久为阳性,多见于青少年。
3.偶然性蛋白尿:尿液中混入生殖系统排泌物,可出现尿蛋白的假阳性。
病理性尿蛋白阳性提示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五、 尿糖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糖阳性提示糖尿病、肾性糖尿等。尿糖阳性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糖尿病,但也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建议尽快就医,咨询内分泌科或肾内科医生。
六、 尿酮体
正常值:阴性
在饥饿、各种原因引起的糖代谢发生障碍,脂分解增加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因产生酮体速度大于组织利用速度,可出现酮血症,继而发生酮尿。
临床意义:尿酮体阳性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等。
七、 尿胆红素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胆红素阳性提示肝胆疾病,如肝炎、胆道梗阻等。
八、 尿胆原
正常值: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尿胆原阳性提示溶血性疾病、肝细胞性黄疸等。
九、 尿亚硝酸盐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亚硝酸盐阳性提示尿路感染。
十、 尿白细胞
正常值:阴性或<5个/HP
临床意义:尿白细胞增多提示尿路感染。
十一、 尿红细胞
正常值:阴性或<3个/HP
临床意义:尿红细胞增多提示泌尿系统出血,如肾炎、结石、肿瘤等。尿红细胞形态检测对于判断血尿的来源有着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
尿常规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药物、运动等。
尿常规检查结果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疾病,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尿常规检查结果异常,建议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尿常规11项检查是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通过解读尿液中的各种信息,可以早期发现疾病,及时进行治疗。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关注自身健康,从“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