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你是严厉型父母吗?
有的父母,对孩子非常严厉,甚至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比如“必须在10点前回家”“不允许看电视”“这次必须考到前10名”“不做完这些不许睡觉”......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要求或者“违反”的父母的命令,父母会用威胁、羞辱或其他惩罚来迫使孩子完成,比如“做不好,今天就不要吃饭了”“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或者暴打一顿等......
正如心理学家所定义的,这是一种缺乏父母温暖与同情的方式。许多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很宽容,很爱他们,实际生活中,当孩子激怒父母时,大部分父母都会本能的采取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来威慑孩子。
这样的严厉真的能教育出“听话的好孩子”吗?研究表明,受专制型父母约束的孩子,在行为习惯、社交技能、心理健康以及学术上都有不少问题。
你的严厉,往往让孩子变成这样......
心理学家贝克说得好:“对子女督促过严的父母,也许可以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却也会使子女有不安、依赖、胆怯、敢怒不敢言、不爱做劳心工作,以及不喜欢参加有创造性的活动等缺点。比较起来,这种教养方法是得不偿失的。”
行为问题
当孩子们做出不好的行为时,通过威胁、严厉的惩罚和其他形式的心理控制来强制孩子改变的方法,在短期内效果显著。但是长期来看,孩子的行为并没有根本改变。相反,这些受到“独裁”管教的孩子,往往“外化行为问题”更多,比如咄咄逼人,目中无人,酗酒,甚至反社会行为。
社交能力
被严厉管教的孩子,往往伴有社交困难,他们很难交到朋友,而且遇到欺凌的概率会比其他孩子更高——不管是作为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 最近一项对美国大学生的研究发现,被严厉父母抚养长大的学生更有可能从事欺凌行为,特别是常常受到父母惩罚性控制的孩子;同时,这样家庭的孩子被老师评价为不那么有社交能力,他们更有攻击性,不太可能被同龄人所接受,更容易被孤立和欺凌。
心理健康
严厉的父母会让孩子更容易焦虑、自卑和抑郁。 在一项行为遗传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有严厉父亲的孩子更有可能患上精神疾病。他们在情绪调节上也会有更多困难。此外,美国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或成人在小时候遭受过父母独裁式的教育,更有可能出现抑郁的症状。 这种专制教育的影响取主要是由于父母的严厉、冷漠或惩罚。例如,一些研究表明体罚会导致儿童抑郁和焦虑的比率上升。
学术成绩
通常我们认为,管得严的孩子学习成绩会更好,实际上是这样吗? 实验研究表明,严格教育的方法会干扰孩子学习。比如在幼儿园里面,若是老师批评或者羞辱一个孩子表现的不好,那么接下来孩子只会表现的更差。人们从积极的反馈中学习的东西要比从消极的反馈中学习得更好,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但是,不能严厉又该怎么办?难道要宠着,这孩子岂不是要上天了吗?小编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个这样的教学案例,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堂有一个孩子小X,大约6岁,聪明活泼,本来资质是很好的。不过他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人们太过宠爱放纵了,导致现在孩子无法无天,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基本没有任何规则意识,行为很混乱。
比如有一天其他几个同学在上课,他突然冲过去,把其中一个同学连续推了几下,然后迅速跑开,接着回头望着那个同学笑,意思是说,你快来和我玩啊,我推了你好几下,你快来追我啊。
这种情况每天都会出现好几次,他的妈妈很希望能够把这种情况调整过来,然而每当要求孩子去遵守某项规则的时候,就会遭到孩子异常激烈的反抗。当然,这里面很多事情是非常基础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的,比如不能随意攻击别人等等,然而这些最基础的规则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无法做到。
小X的妈妈很矛盾,一方面觉得这种最基本的规则肯定是需要培养的,不能让他瞎捣乱;一方面又发现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讲道理,孩子根本不听;最后还觉得如果管得太严厉,会打压到孩子的天性,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这种想法很有代表性,更进一步就会演变成近年来所谓赏识教育流行的基础心理——严格的规则必然伤害孩子的内心,所以觉得只有赏识、鼓励和表扬才是真正的教育。再加上上面几代人由于种种原因受过很多苦难磨练,对自己的遗憾和惋惜演变成对孩子的补偿心理,混合进赏识教育的洪流中泛滥起来,到最后连父母老师都已经分不清,是赏识教育,还是无底线放纵了。
刚好,这一天小X在捣乱的时候,碰到的是文章作者的课。他决定就此机会改变一下情况。于是乎,“根据规定,你不能无缘无故的打别人,现在你违反了这项规定,要罚站3分钟。”
他根本不理会作者,就像完全没有听到他说话,完全没有看到他这个人一样,完全无视。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老师就开始生气了,或者开始焦虑了,或者开始无奈了,然后开始跟在后面说教。从小X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之前受到的教育多是无奈放纵和说教,因此他表现出的是对外界的无视。如果之前受到较多的是愤怒、生气的控制管教,那他将表现出相应的愤怒、倔强和对抗。
作者接着说“你现在必须站到墙旁边去,保持3分钟不能动,接受惩罚。”
小X当然不会听,继续完全无视了作者,把他当作空气。他之前接受了太多无奈的放纵和无用的说教,如果他居然不能够从过往的经验中学会,他就是应该无视老师家长的语句,那么他简直就是一个弱智了。这个聪明的孩子当然一点也不弱智,所以他完全无视我的命令,从大脑本能反应的角度来讲,是绝对正常与正确的行为。
不过,这个正常与正确是针对过往的经验来说的,这一次,环境变了。作者给出了最后的通知:“现在,我将开始强制执行你的惩罚。”说话的同时,他走过去,一把抓住他,用适度、但是以小X的身体无法反抗的力气把他抱到墙边上。另外,作者顺手拉了一把凳子过来,安稳坐下。他知道这将是一场非常漫长的战争。
他的意图(与其他学生打闹玩耍)受到了直接的干扰,他的注意力也就顺势转移到作者身上来了。他大叫:
“放——开——我!!!”
真是刺耳的声音!作者当时非常理解他的妈妈的辛苦。每当她想管教孩子的时候,就不得不听一次这样的大叫。面对这样无礼又无理的咆哮,很难保持平静的心态,大多数人都无法长时间(这种情况下,几分钟就像几年一样漫长了)直面,要么情绪调动,开始对着孩子发火大叫,把他的声音压下去,要么就像小Y的妈妈一样(一个不爱生气的人),无奈的放开他了。
作者平静的说:“你违反规则了,现在要站3分钟不能动。”
他继续不理,接着大叫:“放——开——我!!!你别拉着我!!!”
不错!很好的表达能力!有些孩子只知道自己瞎搞,根本不与外界沟通,不懂得表达自己。很显然小 X没有这方面的问题。虽然他的聆听与遵守规则的能力被破坏掉了许多,然而他的表达能力还保存着。
最重要的是他大叫的时候,只是声音很大很刺耳而已,但是语调当中并没有包含严重的愤怒的情绪。顺便提一下,这倒是他的长辈完全无条件放纵的一个结果。因为他的家长和祖辈完全的放纵他,基本从来不对他发脾气,所以他的体内并没有堆积起负的情绪能量,即便当他不满的时候,他说话也只是很大声而已,语气语调和声音当中并没有很深的情绪负荷。这当然不是说,完全无条件的放纵就是正确的了,因为小Y现在完全没有规则意识也是无条件放纵的一个结果。
作者继续重复他的话:“你违反规则了,现在要站3分钟不能动。”
如此重复了好几遍之后,他终于开始生气了,大叫:“你讨厌!!快点放开我!!”同时,他开始用力挣扎,想从作者的手里逃开。小小的个子,力气倒是不小,为了方便使力挣脱,身体都倾斜成了45度,脚用力的登着,双手和胳膊不停的晃动。
不过作者当然不会让他跑掉。一边稍微加大力度控制住他,一边继续重复原来的话:“你违反规则了,现在要站3分钟不能动。”
他发现说话要求放开他没有用,于是开始专心致志的研究各种可以挣脱作者的肢体动作,比如,手腕开始转圈,想把作者的手扭开;整个身体绕到他的侧面去,让作者相反方向的一只手不方便控制他;往前靠近,完全放松,然后突然发力往后挣脱等等。
多么聪明的孩子!行动力超强!发现说话没有用了以后,完全就不跟你废话了,直接动手开始寻找解决方案!而且想的点子还都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可惜他还是没法挣脱,尽管他不断的变换方案,不断的加大力度,但毕竟是个6岁的孩子,根本没可能挣脱大人。
“你讨厌!!”他瞪大眼睛看着对方,“你要是再不放开我,我就要打你了!”
你看,先礼后兵,打作者之前,先提出正当要求(对他来说是正当的),即便马上要动武了,还要先通知一下,可见这孩子本性根本不坏。
随后就开始了一场漫长的拉锯战。他先是开始用右脚踢作者的腿,同时身体剧烈挣扎,一边踢一边骂:“你是大坏蛋!”
作者继续平静的回答他:“你违反规则了,要罚站3分钟。”
然后踢变成了踹,“你是臭屁蛋!!”
继续平静的说:“你违反规则了,要罚站3分钟。”
接着又开始用头撞作者,“快点放开我,不然我要打死你!”
作者随他打,只是牢牢的控制住他的双手,“打我也是没有用的,不能违反规则。你违反规则了,要罚站3分钟。”
有时候他又不跟我说话了,专心于挣脱控制的动作上,努力了几分钟失败了以后,又继续开始骂作者:“你是臭狗熊!!”
“狗熊也是要遵守规则的。”
“你是臭老鼠!!”
“老鼠也是要遵守规则的。”
“ 快放开我!我要下去玩!”
“等你站完3分钟了就可以出去玩了。”
“再不放开我我就要咬你了!!”
“咬我也是没有用的,你违反规则了,要罚站3分钟。”
他真的开始咬我。。。在作者的手上留下了七八个牙印。好在年龄小,咬的不算太痛,于是笔者任他咬,继续控制住他.同时不断重复:“你违反规则了,要罚站3分钟。”
他越来越着急和生气了,开始吐口水。“吐口水也是没有用的,你违反规则了,要罚站3分钟。”
总之,他反复的进行上面的行为,用脚踢,用头顶,用各种语言辱骂,用牙咬,吐唾沫等等。这个拉锯战持续了45分钟,在45分钟时间里,他总计踢了作者一百多下,头顶了二三十下,骂了“臭屁蛋、臭屁虫、臭狗熊、蚂蚁、老鼠”等十几种名称,咬了七八口牙印,吐了三四口唾沫。
而作者要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不管他干什么,都保持平静,绝对不随他的行为和情绪波动;二是不停的重复“不能违反规则”“违反规则要罚站3分钟”
整个过程中,他的妈妈在旁边看着,其他老师也在旁边看着,其他学生也在旁边看着。所有人都在担心,这场战争会有尽头吗?然而45分钟之后,他筋疲力尽了,累的躺倒在地上,手还被控制着悬在半空。
终于,他睁大眼睛看着作者,说:“那我站完了3分钟以后呢?”
作者微笑着看着他说:“站完了你就可以出去玩了呀。”他继续看着,没有动,作者还是保持微笑,轻轻的拍拍他的头,鼓励他:“去吧,站完了就可以去玩儿了。”
他真的站起来,走到墙角去站好。很快,3分钟过去了,当作者告诉他,可以出去玩了。他很高兴:“这么快就完了呀!老师,你可以跟我一起出去搭房子吗?”
这一次激烈的调整让他的行为变化了很多,当然,并不可能一次性解决。一个多星期以后,作者又以同样的方式调整了一次,还是踢、骂、咬、吐口水,这一次只用了10分钟就结束了调整。后来,小X就逐渐有了规则意识,攻击人的行为减少了很多,基本的课堂纪律都能遵守了。最重要的是,尽管调整的过程看起来惨不忍睹,但是小X却对作者同时保持了两种态度——尊敬并喜爱。
在最初的那一次激烈的调整之后,小X的妈妈感叹道,“要是我早就忍不住发脾气了。”是的,被踢了、被骂了、被咬了、被吐口水,忍不住发脾气很正常,但是不发脾气在整个调整环节中却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所谓的心理阴影,并不会通过肉体的伤害和规则的控制得到,而是通过情绪的传递形成。对于那些害怕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而无限放纵孩子的家长来说,这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定理。
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假设有一个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被愤怒的家长打了一顿,打的比较重,屁股都肿了,3天才消肿。这一次以后这孩子的性格大变,变得阴柔、内向甚至迟钝了,那么很明显,孩子有心理阴影了。然而与大家想象的不一样的是,这种心理阴影其实不是来自这一次暴打的行为与肉体伤害,而是源于这一次暴打的同时家长传递给他的愤怒与威胁的情绪。
如果不能理解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顺着下面的思路想一想。被打一顿,屁股肿了3天,这是非常严重的惩罚了吧?然而,一个孩子踢球的时候摔倒水泥地上,胳膊骨折了,极端疼痛,要3个月才能好,显然比屁股3天消肿的情况要严重多了。你见过因为踢球摔跤而产生心理阴影的吗?你认为那孩子以后看到水泥地会产生恐惧心理吗?会产生愤怒的心里吗?
又比如,成年人,做饭的时候偶尔会被菜刀划破手指,经常会被滚烫的油溅到,然而有人因此而产生心理阴影了吗?
相比,你把一个孩子打一顿,这个伤害程度远远小于骨折和其他伤害,却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正是因为,水泥地、菜刀、油不会向你传递强大的负面情绪(愤怒、恐惧、焦虑等等),而实施惩罚的这个人却可以。
所以,给学生树立规则,给孩子培养规则意识,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些正常的规则是否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而需要担心,你是否会携带不良的情绪,并把情绪传递给孩子?在提到的案例当中,为什么当作者如此严格的控制了他的行为、让他不得不罚站3分钟之后,他却依然很喜欢作者,并且没有受到任何心理伤害?正是因为,他自始至终都保持平静,没有产生与传递给小X负面的情绪。
正如古人所说,“教不严,师之惰”。如果有人认为只有奖励哄骗、放纵妥协才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他其实更应该练习一下自我觉知,觉知一下,自己是否有恐惧、焦虑、愤怒的?
如果你是清净平和的,那么你制定的规则也将清净平和。你的严格,也是清净平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