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园地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作者: 来源:健康导医 发布时间:2021/4/2 8:35:00

01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02

 双向情感障碍有哪些特点?

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

据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全球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率: 3-5%2019年我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约为0.6%,这种不同地区差别可能与经济和社会状况有关;但更为主要的原因与诊断分类系统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不同有关。

图片

? 调查显示,90%以上为反复发作

? 40%的双相障碍患者在1年内复发,60%2年内复发

? —终生平均发作9次,平均每年0.5次,随发作次数增多,其间歇期逐渐缩短,频率则增多。

?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该病列为第六位致残性的疾病。

? 自杀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30

? 至少 25%企图自杀

? 自杀死亡率 11-19%,自杀是双相障碍患者的巨大的威胁

? 对社会而言,双相障碍同样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美国一年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费用超过300亿美元。

03

 双相情感障碍有没有遗传性?

1型先证者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患病的概率高出普通人群约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

研究还发现,50%的双相1型障碍患者的父母至少有一人患有心境障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双相1型障碍,其子女有25%的机会患心境障碍;若父母双方患有双相1型障碍,其子女患心境障碍的机会为50%-75%。表明双相1型障碍患者的家系传递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更密切。

04

 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孩子自残?

①逃避痛苦

青春期孩子由于从小学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迈入紧张的初中,压力急剧增大,焦虑、紧张、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时常笼罩着他。

青春期是孩子情感爆发期,而此时的孩子还没有掌握特别好的情绪调节手段。很多孩子,感受到痛苦却得不到化解,只能选择通过伤害自己来实现精神能量的释放,或者通过增加自身肉体的痛苦来转移精神痛苦、减轻负面情绪。 当人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时,会让自己变得麻木,希望能忽视痛苦。但麻木也让人失去活着的感觉,因此借着自残,让自己感觉痛楚,重新取得活着的感觉。那些自残者的孩子常常描述说:

“自残能帮我处理那些超过极限、再也难以承受的情绪。”

“自残能让我感觉到麻木的自己还活着”

“自残让喘不过去的我觉得松了一口气”.......

他们想要用自残来——平复、表达、释放、控制、转移这些强烈到几乎要把他们淹没的痛苦情绪。

②索爱工具

我害怕,爸爸妈妈喜欢弟弟,不再喜欢我了。所以,我要做点什么,让爸爸妈妈把关注重新放在我身上。这是一个自残的女孩,曾对我说的话。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敏感又渴望关注,自尊心又极强。可孩子在与父母的对弈中往往处于弱势,再加上他们的大脑前额叶发育不成熟,情绪上易激惹,行动上易冲动。

所以,在一些突然爆发的冲突中,有的孩子会倾向于通过自残自伤的行为来吸引家长的注意甚至来操纵家长。

此时自残自伤演化为他赢得资源和满足需求的工具和手段,就像他们与生俱来的啼哭一样。 尽管自残这种方式不但不健康,也会对自己带来严重的伤害,但由于他们没有习得健康的表达手段,或者长期的表达被忽视,他们依然会采用这样极端的方式去达到自己的诉求。

自残,对他们来说,是不得已,也是一种危险的习惯。

③同伴影响

不管你承不承认,孩子进入了青春期,父母和老师的评价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当孩子们开始把眼光放往外界,他们会更注重同伴的看法和关注,也非常容易受同龄人影响。

青春期孩子的一大特征就是,他们会通过同伴的评价来确定自己是谁。这是大自然演化的结果,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进入社会去做准备。通过自残或自伤行为,来获得关注或者通过模仿同伴的自残自伤行为来赢得信任和认同。

05

 双相情感障碍该怎么治疗?

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MECTrTMS)、心理治疗(认知、支持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等。治疗原则:

①综合治疗原则

尽管用于治疗躁狂的精神药物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治疗效果及预防复发的疗效仍不尽如人意,所以应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在疾病的不同治疗阶段因需组合、主次有序,以达到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预防复燃复发,改善社会功能,促进全面康复。

②个体化治疗原则

个体对精神药物治疗的反应存在很大差异,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躯体情况、是否合并使用药物、首发或复发、既往治疗史等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治疗反应、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并及时调整,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③长期治疗原则

    由于双相障碍几乎终生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其治疗目标除缓解急性期症状外,还应坚持长期治疗原则以阻断反复发作。

④心境稳定剂为基础的治疗原则

不论双相情感障碍为何种临床类型,都必须以心境稳定剂为主要治疗药物。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在使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可谨慎使用抗抑郁药物以免转躁狂。

⑤联合治疗原则

根据病情需要可及时联合药物。药物联用方式有两种或多种心境稳定剂联合使用,适当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使用需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