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
就医助手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磁共振检查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业内也一直认为磁共振检查是非常安全的设备。然而,不能忽略的是,磁共振安全事件一直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有报道。并且磁共振一旦发生事故,对设备是毁灭性的,对人员也会造成伤亡。所以有必要将磁共振安全防范知识进行普及,让每个人牢记安全防范措施,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根据《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任何参与MRI检查的人员都必须去除所有金属附属物,如磁卡、手表、钥匙、硬币、发夹、眼镜、手机及类似电子设备、可移除的体表穿孔后佩戴的首饰、金属的药物传导片、含金属颗粒的化妆品以及有金属饰物的衣服等。对于行动不便的受检者,建议提供MR安全助步器、MR安全轮椅或通过MR安全担架搬运。输液架、血压计以及监护仪等都应为“MR 安全”或“有条件的安全”的装置,不然可能会损坏或对磁共振设备造成破坏,并可能导致人身伤亡。
《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认为目前尚缺乏充足证据阐明MRI检查对于早孕期(12 周以前,胎儿各系统器官的重要形成时期) 妇女的影响。基于伦理学的要求,国家并未批准进行早孕期MRI检查。谨慎的观点是早孕期妇女应该酌情避免进行MRI检查。非早孕期妇女如确有MRI检查需要,可在1.5 T(含)以下的MRI设备上进行检查[1]。
儿童的MRI安全筛查。
1.常规筛查:儿童(尤其大龄儿童或青少年)可能会在筛查时有所隐瞒,要在其家属在场和不在场的情况下分别进行问询,最大限度地暴露出所有潜在风险。建议在进入区域Ⅳ前为其更换专用的检查服,以确保他们不会将铁磁性金属玩具等物品带入。陪伴儿童进入区域Ⅳ的人员也应根据相应的流程接受安全筛查。
2.镇静与监控:因为儿童很难做到在扫描过程中保持静止不动,故常常需要使用镇静剂。建议镇静实施时注意如下问题:(1)充分掌握每个受检者的病史及检查要求;(2)为不同年龄受检者提供相应的禁食指导;(3)采用恰当的观察方法(如窗口探视、摄像机录像等)进行监视;(4)保证急救设备(如输氧和吸氧装置等)完好齐全;(5)及时记录体温等重要信息,对受检者的病例资料进行规范保存;
3.对废弃物实行统一管理[2]。
假如体内有植入物,能不能做磁共振检查呢?专家共识也做了明确表述。
颅内动脉瘤夹:由不同磁敏感性的多种物质构成,形状各异。动脉瘤夹中铁磁物质含量达多少会导致MRI 检查时发生危险,目前尚无定论。强铁磁性材料的动脉瘤夹禁止用于MRI 检查;非铁磁性或弱铁磁性材料的动脉瘤夹可用于 1.5 T(含)以下的 MRI 检查[3]。如果不清楚受检者颅内是否有动脉瘤夹,应先进行X 线平片检查,或查看近期(术后)的颅脑X 线平片、CT 图像来判断是否存在动脉瘤夹。如果患者有关于植入夹种类、手术日期等的书面材料,嘱其在做MRI 检查前携带备查。对于有动脉瘤夹但属性不明的患者,应对其风险-获益比进行谨慎评估,告知受检者所有潜在风险,并由患者和(或) 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包括心脏起搏器、可植入式 心 律 转 复 除 颤 器、植 入 式 心 血 管 监 测 仪、 植 入 式 循 环 记 录 仪等,自从1958年投入应用以来,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4]。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绝大多数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都不能与MRI兼容。
2、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MRI扫描可能会使人工耳蜗磁极发生翻转,需要通过有创手术方法进行复位,建议充分评估MRI检查的风险-获益比后再行扫描。人工耳蜗还可能在MRI扫描中有产热的风险,但在1.5T(含)以下的磁场环境中还是比较安全的。
3、还有骨科植入物、外科和介入器材、输液泵和留置导管、牙科植入物、宫内节育器及乳腺植入物、冠脉与外周血管支架、人工心脏瓣膜和瓣膜成形环、眼内植入物等,部分产品可能对什么无大的影响,但对于没有相关材料记录及不明确者,扫描一定要慎重,部分植入物亦可能造成伪影,产热。
此外,考虑到射频场热效应(致热效应),共识指出,高热患者不宜行MRI检查,还需注意如下问题:在MRI检查前,要将受检者体外所有不必要的导电材料移除;如果受检者衣服内含有不可拆卸的导电材料,建议为其更换特定的检查服。如果成像区域覆盖了大面积或深色的纹身(包括纹眼线),为了减少热量累积,建议在MRI扫描过程中敷上冰袋降温;同时告知受检者,MRI扫描可能会使48h之内的纹身图案变得模糊。一些药物贴片中含有金属,为避免MRI扫描时贴片过热发生危险,一般可将冰袋置于金属贴片上进行冷敷;然而,这样做有时会影响药物传送速率以及吸收效果[5]。
安全大于一切,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2】、【5】李彦, 严福华, 卢光明, 刘士远, 程敬亮等, 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DOI: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7.10.003.
【3】倪萍, 陈自谦, 张鲁闽,等. 体内植入物患者磁共振扫描的安 全 策 略 [J]. 中 国 医 疗 设 备, 2010, 25(5):17-20. DOI: 10.3969/j.issn.1674-1633.2010.05.005.
【4】Woods TO. Standards for medical devices in MRI: present and future[J]. J Magn Reson Imaging, 2007, 26(5): 1186-1189. DOI:10.1002/jmri.21140.